第483章 得国之正(1 / 2)

祸害大明 有怪莫怪 1017 字 3个月前

看到众人迷茫的表情,朱樉轻笑一声。

随即,他朗声说道:“因为宋朝的官家打从太宗那时候起啊,他们就开始防备武人如敌人,文官视武将如家奴。”

“哪怕是狄青那样的猛将,也被文彦博一句谗言给活活吓死了。”

朱樉娓娓道来,向众人讲述这着狄青的故事。

嘉祐元年,京城发大水,狄青一家到大相国寺避难。

因为在大殿上穿了一件浅黄色的袄子。

欧阳修跟文彦博就相继上书,要求免去狄青枢密使的职务,外放出京。

起初,宋仁宗没有听信流言,说了一句“狄青是忠臣。”

可是文彦博接下来的一句话就让宋仁宗起了疑心。

“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于是狄青就被外放,贬到了陈州,郁郁而终。

在临死前,狄青曾向文彦博问过:“我有大功,朝廷为何要这样对我?”

他等到的是文彦博冷冰冰的回答:“无他,朝廷疑尔。”

狄青的故事,台下的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听说。

前排的李恒,若有所思道:“原来岳爷爷受到的"莫须有"是早已有之。”

看着这个孜孜不倦的好学生,朱樉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继续说道:“宋朝从立国初始,就开始采取重文抑武。无非就是因为赵匡胤得位不正,他是通过陈桥兵变,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皇位。”

“从他弟弟赵光义继位那天开始,这天底下的武将都成了他历代赵官家要重点防备的对象。”

“哪怕宋朝的文治跟经济达到了顶峰,它也像个瘸脚的巨人一般,是个瘸子。”

朱樉学着著名小品《卖拐》一样,在台上拖着一条腿走了几步,看的台下众人哈哈大笑。

朱樉学起瘸子,拍着自己的那条腿说道:“一文一武,缺了条武腿,你说这样的宋朝,他能走的远吗?”

“走不远,当然走不远。”

朱樉在穿越前,喜欢跟同事谈论历史。

如果谈论中国最强盛的王朝,肯定是各有答案。

要是谈到最憋屈的王朝,无非只有两个答案。

宋朝还有大清,一个有靖康之耻,一个有鸦片战争。

这两个王朝都绕不开割地赔款两个字。

看着台下众人都聚精会神看着他,朱樉又找回了前世开会时的状态。

他对着众人笑道:“所以宋朝的问题,根子出在皇帝老儿,问题出在赵宋的官家身上。咱们大明就不一样了,要是岳爷爷生在咱们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手下。”

“别说直捣黄龙了,早就把金人撵到捕鱼儿海了。”

朱樉在这儿轻轻拍了一下老头子的马屁,引的台下众人哈哈大笑。

不过他说的也是实情,岳飞要是在朱元璋手下,虽然封不了王。

但一个国公爵位是少不了的,也会像徐达一样横扫北虏,光复燕云十六州。

岳飞死在自己人手上,死的太过憋屈。几乎成了国人心底永远的痛。

台下众人对朱樉的话,无不赞同。

现在的朱元璋在百姓心底,就是天下汉人的大英雄,大救星。

朱樉振臂高呼,指着那面“朙”字旗说道:“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

这是后世史学界,公认的一句话。

在这个时代,却是朱樉第一次提出来。

台下,李恒有些不明所以:“大帅,咱大明立国的口号不是"日月重开大宋天"吗?”

朱樉摇了摇头,笑着说:“这是士大夫们喊出的口号,在他们看来宋朝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他们读书人的理想国。”

“在我看来,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煌煌大明,不负汉唐。”

汉唐这两个朝代,永远是国人心底最向往的两个时代。

听到朱樉的话,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这群武官子弟,虽然很多人在平日都是一帮酒囊饭袋,可是,不妨碍他们都是一群年轻人。

年轻人永远是最热血的群体,听完以后,他们对明人这个身份由衷的从心底感到自豪。

朱樉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

等到现场鸦雀无声时,他才继续说道:“你们都是年轻人,未来终究是你们的。大明的未来将会由你们的双手来亲手创造。”

这年头还没有鸡汤文,听完朱樉的话。

台下这群年轻人的脸上,不再有玩世不恭的神情。

一个个不自觉抬起了头,挺起了胸膛,脸上满是激动的表情。

看到台下这帮人,跟打了鸡血一样。

朱樉非常满意,他刚要发言。

台下,傅正一脸忐忑的问:“二哥,得国之正,为啥会有汉朝?”

朱樉现在是跟傅友德平辈论交,不过这帮勋贵子弟从小叫自己二哥,叫惯了。

跟李景隆一样,他们只能各论各的。

朱樉刚要回答,傅正身旁的冯诚,就抬肘撞了他一下。

冯诚小声埋怨了一句:“叫你小子读书的时候,成天跟着二丫头鬼混。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冯诚大声说道:“汉高祖开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