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天下大乱!
随着长安朝廷的一道诏令传出,这天下是彻底乱起来了。
这道诏书并不是别的,而是一道封王的诏令。
随着董卓的死亡,李傕与郭汜等人的投降,薛举等人逃往凉州,杨坚彻底掌握了雍州的形势,也彻底掌控了长安朝廷,继董卓之后,成为另一个携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家。
而杨坚上位之后的第一道诏令,不是别的,而是挨个地将各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分封了一遍,封的还不只是官职,更有爵位。
杨坚首先分封的,便是那些汉室宗亲的诸侯了。按照他们各自的实力大小,刘焉为蜀王、刘表为楚王、刘虞为燕王、刘备为平原王。
被无缘无故的封了一个王,这几人里虽然有不少心里都痒痒的,恨不得赶紧接下这道诏令。
不过,好在这些人还没有冲昏头脑,这些王位虽然诱人,但却很明显是一个个糖衣炮弹,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谋划。
因此,这些诸侯虽然没有明确拒绝这道诏令,但也没有轻易承认。
紧接着,第二批封王的诏令就传下来了,而这一次杨坚选择封王的目标并不是天下诸侯,而是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那些反王们!
蚩尤被封为兖王、洪秀王被封为天王、秦政被封为秦王、郭威为北海王、窦建德为乐安王、项燕为交州王。
不同于之前的汉室宗亲,这些反王接诏的可是不少,最先有动作的便是洪秀全与窦建德这二人了,接下来就来郭威了。
事实上,早在诸侯讨董之时,董卓派人游说这些人攻击那些讨董诸侯的大后方,就已经承诺给这些人封王了。
而如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人来做罢了,因此这几位反王们都没有拒绝。
他们要的只是朝廷为他们正名,起码让他们明面上可以脱离这层反贼的身份,以后做什么事情,拉拢一些什么人也可以方便一些。至于这道封王令到底是谁发出来的,他们并不在意。
而在这几位之后,便是剩下的那几位了,他们几人自然可以看到直到封王令之后的意图,即便是他们本人看不到,他们麾下的那些谋士也不会不清楚。
至于这道诏令背后的意图虽然对他们或许也有影响,但这或许也更是他们想要的。因此,这些人也乐得在背后推上一把力,让这把火燃烧的更旺一些。
先是黄巾之乱一阵折腾,又是董卓之乱对汉室的威望一阵打击。到了此时此刻,天下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已经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现在却是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而在这个时候,能够存活至今的天下诸侯哪个不是野心勃勃,谁敢说他们对那个位置就一点想法都没有?
这一道封王诏令,必将如同一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起天下诸侯隐藏在心中的野心。
到时候,一旦天下诸侯的野心被彻底激发出来,他们必定会大打出手,相互之间互相耗对方的实力。
而在背后发出这道诏令的杨坚便可以打破董卓时期西凉军被天下针对的局面,顺便休养生息。
反正关中平原的底子还是有的,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守好该守的关卡,此消彼长之下不愁拉不开与其他诸侯的差距。
而在这种时候,各个诸侯之间地盘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也就一下子凸显出来了。有些诸侯只需要面对一面或者是两面的敌人,但有些诸侯却是四面皆敌,这一点上以中原各州的诸侯最为明显。
或者说,不管是在哪个时期,占据中心位置的组合总是最为吃亏的,因为他需要面对四面八方的敌人。而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兖州起家,却成为后期三家中最强的一家,也不得不承认此人的实力与运气了。
随着这些反汉势力一个个接受这道封王诏令,终于有些汉室宗亲的诸侯率先忍不住了,特别是刘表与刘焉这二人。
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这些反贼也一个个被封了王,他们这些更正苗红的汉室宗亲们怎么会甘心呢?
就在这些汉室宗亲的诸侯们一个个也开始接手这道封王诏令的时候,第三批人选也终于下来了。
李阳为晋王、李翔为河南王,一门双王爵,这也让李翔势力一下子陷入了风口浪尖之中,而这其中也不排除有杨坚故意为之的因素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李翔这个邻居也绝对不能算是友善的邻居。若是他杨坚一个松懈,李翔可是绝对不介意狠狠地扑上来咬上他一大口的。
袁绍为邺城王、陶谦为彭城王、袁术为汝南王、孙坚为鲁公、曹操为魏公、公孙瓒为赵公、朱元璋为吴公,总之,各个诸侯基本都按照表面上实力的大小给出了一份爵位。
甚至是和他渐渐变得不对付的苻坚,杨坚也让小皇帝下旨给了一个凉公的名号。除了苻坚之外,马腾与韩遂二人也顺便给了一个公爵的位置。
而这些诸侯中,最先接下诏令的便是袁术了,还是拉都拉不回来的那种。虽然有阎象、姜小白、王莽这些人劝着,但可惜没用。袁术的自我感觉良好,别说是区区一个王位了,就算是有一个皇位下来他也绝对敢接。
众诸侯之中,只要有一个人领头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