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246.学新闻学的
“报社?报纸?”
黄权有些诧异地看着冯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刚才冯习急匆匆地来见自己,黄权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呢,结果冯习上来就说要建立一个叫“报社”的部门,专门负责印刷“报纸”和书籍。
书籍黄权自然是知道是什么的,但是报纸是什么他可就不知道了。
“休元,报纸乃是何物?”
黄权放下了手中的纸笔,看向了冯习。他知道冯习作为大都督是不会搞这种无的放矢的事情的,提出来肯定是有深意的。
“公衡,你也知道平日里郡县若是有些什么命令,均是通过发榜的方式让百姓自行观看的吧?”
冯习接过小厮端上来的茶水,砸吧了一口。
“你看看这张纸,若是把上面的文字改成近来发生的事情、官府的新政策以及一些劝人向善的小故事,岂不美哉?”
冯习指了指黄权桌上自己刚才放下的那张活字印刷术的产物。
“嗯若是如同那三字经一样,可以大量生产,此事倒是可行只是百姓也非人人识字,而且如此规模的纸张恐怕也成本不菲吧?”
黄权思考了一下,能将有效信息传递给底层群众,这肯定是个好事,但是成本上黄权觉得还得斟酌一二。
“不需要,就像是发榜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识字,识字的总会把新闻告诉其他人。所以根据当地规模,以一个比例进行售卖就行了。价格也不需要太高,只要计算下来能够回本就行了。”
冯习有未来的见识,可是知道话语权的重要性的。在网络、智能手机这些改变规则的载体出现前,报纸、书籍就是大部分人能获得信息的途径了。
君不见某林、读某等文摘影响有多么深远?某个国家洗盘子要洗七次,马桶水可以直接喝,下水道旁边的油纸包,夏令营的较量这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宣传案例。
如今更是一个百姓相当淳朴的年代,不说有独立思考能力吧,也是说什么信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底层的宣传更是重中之重。
冯习自然是知道了南中之乱以一个他熟悉的方式开始,孟获说刘禅要什么黑狗、斫木之类的东西,也是有些无语。若是早早能用类似的方式掌握话语权,那孟获这一听就知道是胡说八道的消息能有用?
随着纸张、印刷术技术的完善,冯习也动了抢占话语权高地的想法。到时候笔杆子在自己这边,不是想怎么解释怎么解释?
“嗯有理,可以先推行一二,实验一下。”
既然冯习那么说了,黄权自然是同意的,随即在之后的几日里,一个新的叫做“报社”的部门就出现了。这个部门又分成两个部分:编辑和印刷。编辑负责写每日的新闻和故事,而印刷就负责排版以及打印。
“卖报纸咯!新的报纸,有今天的新消息咯!”
几日之后,有些小厮手挎一个篮子,里面是一些黑黑白白的纸张,吆喝着一个新鲜的名词,让很多百姓都颇为好奇,纷纷围了上来问这问那的。
这些小厮也是刺史府的下人,专门被培训了一下,解释了一下报纸的作用和价格,同时也告诉百姓们若是有人愿意可以去刺史府的报社进报纸售卖,同时把报纸的价格也公布了出来。
价格自然不高,也就是小孩买点麦芽糖的钱,大部分江陵百姓都比较富裕,这点小钱还是掏的出来的,纷纷购买了一张报纸,看了起来。就算有人没买,也会凑在买了的人旁边,央求对方读一读或者一起看。
作为第一期报纸,上面的内容都是冯习精挑细选的。首先是解释近期刺史府新法令的内容,避免有人不知道,这些就没什么可说的。
随后就是一个小故事,也是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农夫与蛇。不过冯习稍作修改,将结局改成了蛇将农夫咬死后,又被冻僵了,这次另一个发现它的农夫报了官,官差很轻松地推断出了事情的经过,将蛇杀死,避免更多人受害。
这么改的原因自然是不言而喻告知百姓们,有事情最好报官,避免受到无妄之灾。
然后的版面就是从大街小巷听来的一些新鲜事情,算是每日新闻,不过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架不住有的人就是八卦,喜欢看。
最后一些版面冯习就拿来连载了一个中篇故事,过五关斩六将。虽然大家对关羽都比较熟悉,但是知道其中细节的还真不多,比如死了很久的孙桓和潘濬也知道,但是他们就不知道关羽和胡班的关系,要不然江陵也不至于那么快被冯习收复了。
百姓更是如此,所以冯习索性利用这点,像是写一样,在这第一期中写到关羽被围土山,危在旦夕,就断了一章,让很多人都觉得心里痒痒,恨不能知道后续的发展。
近千份报纸几乎被售卖一空,获得的评价也是相当之好,甚至这微薄的利润不光将本钱赚回来了,还赚了两倍有余。
而且很快就有商家来到刺史府询问销售报纸之事,如此一来后续的报纸也无需刺史府派人售卖,只需要交给平民自发销售就行了。
当然,正常的报纸是一方面,这些报纸只是用来稳固荆州民心,让百姓不会对上面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