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1 / 2)

意,她的惊喜是那么纯然,好像这不是她原本的目的一样。

方子钰所在的投行最终还是拿下了昆仑的IPO,和方子钰倒是没什么关系,是因为他们开出的条件令人心动,但这不要紧,方子钰已经抢在合适的时间进入了组内,而且说实话,谁也说不准到底是哪些因素发挥了效果,那么,一切保持原样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再再之后的镜头会给到谢兴邦,从他的视角就可以看到他做出这个选择的真正原因。

方子钰所在的投行为了拿下昆仑的IPO,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他们承诺以某个价格提供包销——包销的定义可以从任何一本金融教科书上查到,但这个词真正的意思其实是,无论昆仑上市第一天的表现如何,昆仑都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了,风险已经转嫁给投行了——而那个“某个价格”,显然让谢兴邦非常满意。

投行虽然做出了“巨大”让步,但其实他们也很满意——对于那些真正可以称得上庞然巨物的投行来说,他们从一场IPO中赚的钱,并非只有帮助上市得到的佣金,真正的大头,其实在公司第一天“必然”的涨停上。

多少公司上市第一天就涨停,看起来是好事,但真的吗?

甚至不需要动什么脑子,就能轻易感觉出不对来——如果第一天最终涨停的价格代表着大家愿意花多少钱买他们的股票,那么这就意味着,他们以开盘价将股票卖给大众,就是亏了。

仅仅一天,公司就“亏”了好多钱——它们原本可以募集到更多资金的。

而这部分“亏了的钱”,也就是差价,其实是由投行,或者说,金融体系赚走了。

但这个传统从未打破,金融体系需要赚钱,公司则需要“信心”,越坚定越好的信心。

只有公司股价上涨,盲目从众的投资者才会不断将它的股价继续推高。

追涨杀跌,是投机者永远的本能。

所以公司愿意吃这个“亏”,金融体系也开开心心赚这个钱。

皆大欢喜的结局,不是吗?

原本昆仑与方子钰所在的投行,也该迎来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直到魔盒开始侵吞昆仑的势力版图。

魔盒很努力地想要转型面向企业,而他们也确实成功了,在众人的努力下,魔盒争取到了一家叫做蓝田的大公司的单子。

而蓝田,原本是昆仑的重要客户。

如果蓝田正式转向魔盒,这意味着最终披露的昆仑财报将和他们原本的预期,有巨大的差别。

这是个大危机——对于投行来说。

但危机意味着机遇——对于方子钰来说。

如果她能解决这个危机,她将真正被重视,而不是被人当做“带咖啡的”,“负责打印的”看待。

方子钰对魔盒了解不多,但她深信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公司,只要肯挖,就不可能没有丑闻——初创公司尤甚。

于是她挖出了“万能密钥”。

以及那个掌握着“万能密钥”的人都用它做了什么。

李锐希的信任给错了人,他相信他的好朋友只会用密钥来修复那些无法复现的bug,不过或许权力就是会滋生狂妄,拥有了可以随意登录任意一个人的账号的权力后,这个人被窥私欲冲昏了头,他在一个隐秘的社交账号上开始吐槽自己看到的用户都在魔盒的产品上储存了些“什么辣眼睛的东西”,“哦豁裸照”,“好离谱的聊天记录”。

不得不说方子钰的成长速度极快,如果她仅仅在发现了万能密钥的存在后就把这个消息报给记者的话,这个新闻就不会那么“重磅”了。

她耐心地和这个掌握着密钥的人在网上聊了快一个月,做足了对高智商技术人员盲目崇拜的小女生态势,最终不仅拿到了他滥用密钥的证据,还得到了一条重磅消息——这个万能密钥,是魔盒创始人兼CEO,亲手设置的。

一场丑闻的海啸就这么被引发。

魔盒作为今年崛起最快,最戏剧性的初创企业,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何况是这种等级的丑闻。

那个掌握着万能密钥的人高高在上的对用户隐私的谈论语气更是让人厌恶,一场声势浩大的“卸载魔盒”运动开始了。

蓝田也准备撤单——他们可不是私人用户,他们的机密是真正“有价值”的。

于是才有了第四集末尾,凌驭快刀斩乱麻,联合明日资本一起罢免了李锐希。

说句老实话,罢免李锐希对真正解决问题本身实在什么用——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无非就是把万能密钥取消了,然后设立一套严格的内部纠察机制,确保这种事不会在发生。

但公众要的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他们要的是平息愤怒,魔盒想要赢回用户,就必须与过往彻底撕裂,所以犯错的员工必须走人,CEO也必须走人。

凌驭和明日资本的速度不可谓不快——能不快吗?他们可是在魔盒身上寄予了众望。

这快刀也的确抚平了一部分人的心,凌驭又亲自去和蓝田的经理重新谈这份合同。

除了魔盒的产品确实比昆仑强以外,凌驭还给出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理由——

“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