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习火铳略显颓势(1 / 2)

孙承宗看到此幕也是称赞有加,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壮,士气倒是没的说,就是没有上过阵见过血。

让孙能这种老兵油子教训教训,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件好事,最起码可以提前做好一些心理准备。

现在挨点教训,总比真遇到鞑子时屁滚尿流要好得多。

孙承宗让杨廷麟将孙能叫来,道:

“兵练得不错嘛,你叫什么名字?”

孙能半跪在地抱拳行礼,大声道:

“新军仁字营什长孙能见过太傅!”

新军人数众多,孙承宗按照“仁义礼智信”五字将新军三万人马编为五营。

每营六千人,设万户长一名,司马参军三人,千户长六名。

两营练大枪,两营习刀盾,余下一营练弓弩火器。

孙承宗见孙能不卑不亢,颇有胆识,心下也是满意,点头赞道:

“好!有此等胆魄,日后必成大器。你是哪一年投的军?”

孙能微微抬头,朗声道:

“回太傅,标下是旧历五年投的军,太傅您巡视辽东时,俺跟着把总还给您当过护卫。”

孙承宗微微眯起眼睛,似在回忆往昔,惊喜地说道:

“哦,原来还是故人。”

他挥挥手,让杨廷麟赏了孙能五两银子。

接着问道:“依你这个故人来看,眼下新军可否与鞑子一战?”

孙能神色凝重,思索片刻后大声道:

“回太傅,新兵虽士气高昂,但未经实战,确难定论胜算。”

接着他神色一凛,正色道:

“但新募的这些弟兄们士气高昂,只要加以时日磨砺,打几仗见见血,定能大败鞑子,扬我军威!”

“好!不愧是老军伍,说得有理。”

孙承宗捋着胡须哈哈大笑,拍了拍孙能的肩膀,道:

“你既有此志,当好好练兵。他日若能杀敌建功,老夫定当重重有赏”

孙能再次抱拳行礼,正色道:

“标下定不负太傅厚望!”

孙承宗赞许地点点头,令他起身,继续操练。

望着这些如狼似虎、朝气蓬勃的青壮,孙承宗感慨万千。

何谓强军,依仗者无非强健体魄、熟习军器、严密战、过人胆气尔。

体魄强健,才能耐受行军之苦、战斗之劳。

刀枪剑戟,各有所长,熟习军器才能令士卒得心应手。

战阵亦不可忽视,唯有战阵进退有度,方能以寡敌众。

以上三者,虽不可忽视,但最为重要的则是一军之士气。

士气如虹,知晓我军之威,正视敌军所长,方能不畏强敌,百战百胜。

忽然,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将孙承宗从思绪中拉回现实,他寻声望去,原来是信字营在练习火器。

“预备,”

一身穿罩甲的旗牌官大喝一声,数百手持各类火器的青壮在各个什长、百户长的喝令下迅速排成三列,组成三行战法。

此战法又被称为叠阵,便是将军队分为三排,每排相隔三步。

第一排主要持一窝蜂、百虎奔雷等大号火箭,第二排与第三排主要持三眼铳、碗口铳等直射火器。

当第一排军士射击完毕后,迅速转身退到第三排,重新装填弹药,做好再次射击的准备。

与此同时,第二排军士迅速走到原先第一排的位置,继续射击。

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做到连续射击。

此种叠阵由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时与思伦象兵交战时所创,当下明军火器战法除了这种叠阵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战法。

同样也是将军队分成三排,临敌作战时,第一排的军士在射击完毕后,马上将手中火器递到第二排,并从第二排军士的手中接过已经装填好的火器。

第二排的军士从第一排的军士手中接过射击完毕后的火器后,迅速递给第三排,同时从第三排军士手中接过已装填好的火器。

如此,第一排的军士只负责射击,第二排的军士只负责传递,第三排的军士只负责装填。

就射击速率而言,此等射击方式无需队形变动,只需三排军士各司其职,将火器互相传递即可,射击速率自然要比叠阵快不少。

但此种射击方式相比较沐英所创的叠阵相比,对于军士的胆气与素质要求较高,不适用于新兵操练。

而叠阵虽然射击速率慢一些,但对新兵素质要求较少,只需临阵点火施放即可。

况且此时新军所用火器粗制滥造,制造低劣,尤其面对长弓快马的清军,能临阵射一铳便已经不错,无需做到连续发射。

因此,孙承宗才决定令新军信字营火铳手练习叠阵,并在三排火器兵身后与两翼辅以弓弩兵,以增加火力密度与杀伤力。

“放!”

随着那个旗牌官一声令下,第一排二百余火铳兵一起施放,数百杆一窝、百虎奔雷等大号火箭呼啸而出。

一时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那火箭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带着巨大的威势射向远处的目标。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前方尘土飞扬,一片狼藉,数十个木靶子被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