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紧盯着地图上的三维图像,作为最高统帅,他得不断关注前线的动态。经过四个小时的猛烈炮击,旧上青市边缘的丧尸密度已从红色降至蓝色。一些已被部队清理过的区域,在彻底清除大楼里的残余丧尸后,被标记为绿色安全区。
战斗开始前,冯俊就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就像现实世界中的巷战,丧尸已不再是无意识的病毒生物,而是成了另一个物种的敌人,入侵者。它们占据了人类的家园,现在人类必须与之展开一场激烈的城市争夺战,夺回失去的土地。
不同于影视作品中那些简单的战斗,一进入市区丧尸就会乖乖送上门来。占领一个区域后,士兵们需要逐栋楼、逐户清理丧尸,这比在荒原上对抗尸潮要困难得多。
幸运的是,冯俊领导的军队已高度机械化,士兵们不必直面危险,这大大降低了伤亡率。
“第一阶段的诱敌计划进展得很顺利。炮击过后,我们投入了部分诱敌部队,成功占领了49个区域。已有小队成功搭建并运行了量子网络增强装置。这样一来,在面对母体的反击时,我们就不必担心量子网络被其生物脉冲完全压制,失去对机器人大军的控制。”凌玖向冯俊报告了最新的战况。
为了防止可能突然出现的大型生物脉冲异种,冯俊指示第一波作战小队在占领区域后立即安装量子网络增强装置。这是一种针对母体进化的信息战策略,毕竟母体已经展示了强大的电磁破坏力,冯俊必须对此有所防备。
冯俊注视着全息地图,伸手在地图上操作了几下,放大后清晰地看到了一线部队的所处位置和周围的建筑地形。
“这些建筑真是出人意料地坚固,遭受了这么猛烈的炮击竟然还没倒塌。”冯俊对末世中明帝国的建筑质量感到惊讶。
他并不是怀疑地火240智能火炮的威力,毕竟他曾亲自试射过,240口径的超级爆弹只需十发就能摧毁现世中美军一个满编的斯崔克装甲旅。然而,废墟中的大多数建筑在炮击后仍保持了80%的完整性,这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尽管凌玖和宋鹏之前已经告诉他明帝国的建筑非常坚固,但实际的坚固程度还是让他感到震惊。
“看来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连建筑与材料学我们也领先你们的世界一百多年。”凌玖开始向冯俊介绍末世中明帝国的建筑技术。“我们使用掺有纳米材料的混凝土,再加上人工合成的超级花岗岩,就能建造出能抵御核爆的摩天大楼和超级单体建筑。”
正如凌玖所述,末世中的大明在建筑与材料学领域也远超现实世界。既然能够建造出能抵御等离子体射击的陶刚装甲,自然也能制造出能承受核爆炸的超级建筑材料。
‘纳米凝胶混凝土’由纳米级粒子组成,这些粒子能在分子层面自我修复和重组。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还能根据结构受力情况自动调整密度和弹性模量,确保在极端条件下结构的稳定性。
人造花岗岩:采用特殊合成工艺制成,硬度与耐热性均超过天然花岗岩。表面涂覆有能量吸收层,能有效吸收核爆炸产生的热能和冲击波,减轻对建筑内部结构的损害。
这两种材料是明帝国建造各种城市建筑的基础,不仅具有超强的抗性和耐久性,而且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核战争。
在明帝国的建筑规范中,一座超级单体建筑的设计需经过四十多个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核,仅地基一项就需要三百多项复杂的建筑工艺。大楼地基要深入地下三百米以上,全部使用人造花岗岩建造加纳米凝胶混凝土,并打下足够数量的超深地桩,确保地基结构与周围地质结构深度结合,具备承受地震和核打击的能力。
不只是明帝国,末世中的苏联和美利坚国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这三个国家在和平时期似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干,就开始竞相建造更大、更坚固的建筑。
当时的世界还相对和平,存在一个名为国际建筑评委的组织,其宗旨就是评比这三个国家的建筑哪个更优秀、更坚固。因此,在建设超级都市方面,末世前的各个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然而,这也让当时的军队苦不堪言。尽管表面上各国看似和睦相处,但军方实际上已经在研究如何一次性摧毁这些建筑。仅仅提高核弹的爆破威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软杀伤的角度入手。于是,‘超级辐射弹’应运而生。这种核弹不仅拥有更大、更强的爆炸威力,还具备恐怖的辐射范围和持久性。即使冲击波无法摧毁楼层或杀死里面的人,核辐射也会让他们慢慢丧命。
这样的辐射,加上那些被滥用的地磁武器、大气武器和生化武器,共同塑造了今天末世中的世界——一个充斥着狂暴大气层和高浓度辐射云的末世。
-----------------------------------------------------------------------
视角转向另一侧,郭天雄已经带领部队彻底清理了这片名为“046”的区域。在冯俊的作战地图上,这片标记为056的区域也随即变成了代表安全的绿色。
蜂兵无人机已经携带网络增强装置抵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