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五章 欣慰(1 / 2)

后来,海棠收到了周雪君的来信。

她说起祖父祖母知道了吴珂为何落水了,并没有因此就迁怒于任何人,毕竟那本来就是意外。

而站在镇国公府的立场上,他们对于当年那些不幸遇难的吴门故生,又挺同情的。

虽说周吴两家是姻亲,吴家的女儿又做了周太后名义上的儿媳,就更加亲上加亲了,可周吴两家文武有别,其实一向立场不同。只是在皇帝看来,他们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罢了。

周家因为周太后的缘故,支持德光皇帝上位,却并未因为拥立有功而得到什么好处,反倒因为不肯支持皇帝变法,遭了不少埋怨。周太后无儿无女,除了家族再无牵挂,心也冷了,周家便不再插手朝中事务,只专心守好西北边关。吴家与孙家在朝中斗法,外人只当吴家背后还有周家的兵力支持,其实周家从未承诺过什么,还曾经劝过吴文安公,要谨慎行事,既然已经上了皇帝的船,就不要再与皇帝对着干了。

然而吴文安公心里过不去,每每看到孙家一党的人做些祸国害民的事,便要跳出来攻击一番,偏偏他又不是孙阁老的对手,皇帝还总偏着后者,以至于每次他都要落败,一旦落败,下属门生便必定会有折损。他总想着一切以稳妥为先,不能影响了女儿的后位与外孙的储位,每次都忍气吞声,坐视下属门生被孙派贬职流放。周太后、承恩侯府以及长安的镇国公府,其实都曾劝过他,不要自断臂膀。可他不听,别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镇国公府能做的,不过是在这些吴门故生被流放到西北的时候,暗中照应一番。有海西崖出面,周家人也能隐在幕后,免得被孙家人抓住把柄。

三十多年来,镇国公府也曾帮助过许多吴门故生。谢文载等人都对这份恩情心知肚明。起复回朝的人不方便明着亲近镇国公府,但私底下都通过谢文载、海西崖等人,与镇国公府保持联系呢。如今陶岳入阁,他早年也曾有恩于吴门故生,他又与镇国公府结为盟友,双方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镇国公夫妇此前并不知道有已故吴门故生的后人到了长安求学,得知他们跟吴珂落水一事扯上关系,还挺吃惊的。一方面,他们为故人之后对吴家的怨恨而吃惊;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双方真的结成了死仇。

吴珂主动与吓得自己落水的人达成和解,还在生活与学业上帮助对方,令镇国公夫妇感到非常满意。

虽然吴珂大病一场,是受了委屈,可他是个明事理的人,又愿意对人宽容,懂得感恩,足以令看着他长大的长辈们感到欣慰了。

镇国公认为,能这么做的吴珂,将来必定不会是个白眼狼。周家不指望他能回报恩情,但只要他对周家没有怨恨之心,不象他所敬重的婶娘归夫人那般不知感恩,周家便已知足了。

周家人已经不是头一回遇上大恩成仇的例子,几十年来不知吃了多少亏,若连吴家遗孤都这么做,那就太令人心寒了。幸好吴珂不是这样的人。对于懂得感恩的人,周家不介意多伸几回援手。

周雪君在信中对海棠道,她也曾当面问过吴琼,吴琼同样不怨恨那两个书生,反倒多次嘱咐家中下人,送去租来的小院的粮食瓜菜都要挑好的,衣裳鞋袜也要齐备,不要怠慢了客人。他们堂兄妹如今虽然能自立门户了,但其实还需要镇国公府供养,并没有多余的财力去做些什么,只能在生活起居上照应那两个秀才,就盼着他们不要再怨恨吴家了。吴家过去行事有亏,早就遭了报应。如今大家都同样是被人所害,理当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是……

周雪君认为,归夫人的性子不是很好,但养出来的吴珂与吴琼却都是端正厚道的性子,令人能放心与他们结交往来。未来的吴家,其实真不需要什么精明强干的人物。新生的吴家,只要有一位宽厚仁善又明白事理的新家主,再有皇家与朝廷的扶持,还有士林中的名望,就能把家门重新撑起来了……

海棠看完信,便把它放回匣子里收好了。

吴珂与两名书生和解的事,谢、曹、陆三位老爷子以及金嘉树、耿天佑、吴琼等人一直处理得十分低调,自问并不曾惊动外人。就连海西崖,都是谢文载事后亲自过来告知,才知道了这件事的。可镇国公夫妇却早就知道了真相,还为吴珂的处理方式感到欣喜,只怕一直都在关注吴珂的动静呢。金嘉树带着人上门,镇国公府大概立刻就收到了消息,也不知道金嘉树是否察觉到了这一点。

海棠再见到金嘉树时,便悄悄提醒了他一句。

金嘉树却十分镇定:“麻嬷嬷事后也来问过我了,我承认了自己曾参与其中。虽然我是奉师长们的命令行事,但我心里也是盼着吴珂能与仇家和解的。那些罪孽……原不该由他背负。他非要背起来,那就得背得更有价值一些。吴门故生也该团结一致,不能因为孙家过于位高权重,无法报复,便把怨恨都算在另一个苦主头上了。冤有头,债有主,他们本该记得真正害了自己的人才对。”

海棠眨了眨眼:“那麻嬷嬷听了你的话之后,是怎么说的?”

麻嬷嬷没说什么,只是连连叹气。转过天,她便塞给他一对玉佩,很漂亮的白玉佩,雕工精湛,一见便知道绝非凡品。据麻嬷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