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章 老家事(1 / 2)

海礁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正月里了,算起来,差不多是在元宵前后。

他在信里提到的京中消息,在现在的海棠看来,稍嫌有些滞后,但更详细更深入,也解开了海棠心中的不少疑惑。

海礁与海长安叔侄俩是在新宅子里度过的新年,崔大壮也从永平府老家回来了,带来了更多的消息。

海家族人的境况比起几年前,略有改善,大约是因为海西崖升官的消息传了回去,但江家依然在庄子里占绝对优势,顶多只是没把海家逼得那么紧了,让海家族人有了些喘息的空间。族中的祖宅和族田都得以保存,使得族人们的生计有了一定的保障。而崔大壮得了海礁的吩咐,也成功在永平府城里找到了伯祖父海东岭唯一的孙子宝柱,以及他的亲生母亲。他们的生活还算过得去,有了崔大壮带去的银两,就连海宝柱读书的问题也解决了。

只是,海家族人都知道当年海西崖几乎是被嫡长兄逼得自行出走他乡的,多年来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只当他已经死在西北了,没想到他活得好好的,还升官发财了,如今甚至有余力庇护老家的亲人。他们都觉得心中有愧,没脸面对海西崖,因此他这些年几次写信回来,族里都始终没好意思回应。

听起来还挺合理的,只是海棠总觉得有些古怪。永平府老家那边的情况当真就只是这样吗?所有族人都觉得对不起爷爷海西崖,所以一边靠着他的庇护避开庄家的紧逼,一边又迟迟不肯写信回复海西崖,叫他一直担心牵挂?怎么听着有些象是白眼狼呢?

海棠撇了撇嘴,心里有些怀疑兄长海礁刻意隐瞒了些什么。

他明明十分敬重长房的伯娘方氏,方氏还生了一个女儿海宝珍,可海礁在信里只提到被送去府城避险的庶出堂弟海宝柱,对方氏母女的情况只字不提,这正常吗?

海宝柱的住处,海西崖一无所知,此前托人送信回去,也根本不知其已离家在外。这回崔大壮能找到地方,自然是海礁从上辈子的记忆中知道了答案,如今再寻个借口,比如声称是从同乡处打听到的,嘱咐崔大壮去找,自然就能找到人。可方氏如今的处境如何?她面临的困境是否解决了呢?她这些年所受的委屈,有人替她讨还公道吗?海礁只说老家族人的生计没有问题,除此之外一概不提,这里头焉能没点猫腻?

不过不要紧,海礁有心隐瞒,其他人却未必会保密。海长安不是给父母和妻子都写信了吗?顾夫人也答应了到达山海关后,会帮海家照应族人。海礁所隐瞒的秘密,又能保密多久呢?

海棠继续往下看信。海礁又提到,这回崔大壮回永平府老家,遇见了表叔公谢文载的旧仆谢忠。

谢忠是谢文载家中世仆之子,从小就给谢文载做了书僮。谢文载出事前,因怕连累他,便提前将他放良。后来谢家人生怕受谢文载连累,与他断绝了关系,再不顾他的死活,只有表兄海西崖伸出援手,带着新婚妻子赶往长安接应表弟。

谢忠倒是个忠仆。他已经没有了父母亲人,又成了良民,手边有点积蓄,本来完全可以留在京城过安稳小日子的,可他却放不下旧主,毅然拿着积蓄充作路费,要陪谢文载一同流放。谢文载离京前,不忍见他跟着自己受苦,便告诉他自己与海家表兄有所约定的事,让谢忠去与海西崖会合。然而谢忠前往永平府的路上生了一场病,耽误了时间,等他到达永平江海屯时,海西崖已经离开了。海家人不肯告诉他海西崖确切的去向,他再回京城,谢文载等一众流放犯人已经出发了。他手头没了钱,无力支撑长途跋涉的费用,无奈之下,只得寻了些零活干着,存够了路费,再重新回到永平府去。

他想着,海西崖早晚会跟家人联系的,到时候他再去打听,就能知道海家表少爷的地址,他便能前往与少爷谢文载团聚了。

然而谢忠在永平待了三十多年,都没能等到海西崖的信。他一直在替海西崖的母亲、谢文载的姑母谢氏守着坟,靠着在山里种地,农闲时进城做些零活,勉强维持着生计。他始终未能存够前往西北的路费,也不知道该上哪里去找人。原以为前些年谢文载遇赦后,就会回京的,却一直没有消息。谢忠至今还在谢氏坟地附近住着呢。崔大壮得海礁提醒,顺利找到了他,他才知道了自家旧主这些年的确切消息。

海礁对此唏嘘不已。他用密文向妹妹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情。上辈子他回到老家时,这位对表叔公忠心耿耿的老人已经去世几年了,大约是因为听说了谢文载与海西崖一家在肃州城大战中遇难的消息,伤心过度的缘故。这辈子海西崖一家与谢文载都还活得好好的,还有消息传回老家,说是海西崖升了官,因此谢忠也活得好好的,就一心盼着谢文载早日回乡呢。只是老人家这辈子都不曾娶妻生子,如今孑然一身,还念着旧主。忠心至此,怎能不叫人感叹呢?

如今崔大壮奉海礁命令,回了一趟老家,已让人把祖宅里属于海西崖这一房的院子重新整修收拾过了,添置了一些家具用品。崔大壮又安排谢忠老人住了进去,充当看门人,还留下了一笔生活费。想来在海西崖一家与谢文载年底返回直隶之前,谢忠在老家的生活会更安稳舒适一些。

老家的事务,基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