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朕若不下这道旨,新党那边都要将殿顶掀翻了。」
「这东坡先生也是个人才,不仅文章诗词出色,就连人缘也是差得天怒人怨的·———」
赵孝骞叹道:「官家怕是误会了,不是他人缘差,而是他的敌人正当权。」
赵煦沉默半响,道:「朕知道,但朕只能装作不知道。」
这话很巧妙,大概意思赵孝骞懂了。
废旧复新是赵煦亲政后定下的国策,扶持新党,打压旧党也是赵煦默许的。
既然默许了,那麽赵煦就不能给新党拆台。
如果否决新党参劾苏轼的谏议,就等于赵煦亲手打新党的屁股。
何止是打新党的屁股,简直是打赵煦自己的脸,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赵煦都只能选择站在新党一边,
他的态度很重要,等于是朝堂的风向标,赵煦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偏苏轼,释放的信号可就太强烈了,甚至朝中会传出赵煦朝令夕改,打算复旧法,废新法的流言,进而如风暴一般席卷整个大宋。
赵煦叹了口气,突然看着他道:「子安今日进宫,是为苏轼而来?」
赵孝骞点头:「是,臣与苏轼私交甚笃,想保下苏轼,臣实不愿我大宋痛失一位名留青史的文豪诗人,唐朝的李杜书尽一朝风流,我朝的苏学士何尝不是如此。」
「如此冠绝古今的大才子,大宋正应待之如国士,若因朝堂那些腌赞事而被治罪,大宋至少减了一半文脉,更失了天下文人士子之心。」
赵煦嗯了一声,苦笑道:「朕自识字始,苏词也一直是朕所喜爱的,朕更不愿治苏轼的罪,奈何如今已是这般局面——」
赵孝骞闻言心中一喜。
听赵煦的语气,似乎他也不大愿意处置苏轼,只是不方便偏苏轼罢了。
有这个态度就放心多了。
只要赵煦睁只眼闭只眼,赵孝骞跟章腕子就有把握了。
章怀有三司会审,赵孝骞魔下也有皇城司呀。
这年头,谁家还没个暴力执法机关了,权臣标配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