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到任真定(1 / 2)

第364章 到任真定

人脑子偶尔会短路,聪明人也不例外,

爱因斯坦煮鸡蛋还把手表扔烧杯里呢,赵孝骞脑子里的零件偶尔滋滋闪个小火花儿算啥。

今日初识甄庆,赵孝骞收获不小。

不但省了钱,说不定还能小赚一点,朝廷如果拨下专款,赵孝骞扣点跑腿辛苦费,不过分吧?

还有就是,赵孝骞知道了萧奉先这个人。

妹妹是耶律延禧的妃子,典型的外戚,听甄庆介绍来历就知道,这萧奉先肯定没啥本事,唯一的倚仗就是他妹,在外嚣张跋扈,对内媚上逢迎,做人唯利是图,六亲不认,只认妹妹妹夫全家。

这样的人才,简直是老天为赵孝骞量身打造的天生反骨仔啊。

论为人品性,萧奉先比萧兀纳父子更适合当间谍。

第一次见甄庆,他便送了赵孝骞两份大礼,这人恐怕是一员福将,以后要多来往。

热情款待甄庆一顿香喷喷的烤全羊,军中本不准饮酒的,赵孝骞还是让陈守弄来一坛好酒,与甄庆同饮。

二人对饮之时,赵孝骞明显感到甄庆看着他的眼神真诚了许多。

想必是赵孝骞无视军纪,招待他饮酒的举动,温暖了甄庆那颗大润发杀鱼十年的冰冷的心?

对酌之时,甄庆向赵孝骞交代了皇城司在辽国的现状和布局,赵孝骞都暗暗记在心里。

至此,整个大宋的皇城司,都已牢牢掌握在赵孝骞的手心里了。

酣畅对饮,二人各自睡下。

第二天一早,龙卫营准备拔营行军之时,甄庆提前向赵孝骞告辞。

他的身份隐秘且敏感,不可能随宋军同行,落入有心人眼里便是掉脑袋的大祸。

队伍继续行进,而此时的赵孝骞又下了一道军令,令龙卫营斥候赶赴真定府,巡弋宋辽边境,

严密监视辽军动向。

三日后,龙卫营三万将士,连同运送辐重的数万民夫,已到达真定府。

骑在马上,赵孝骞眺望遥远的真定府城墙,心头突然一沉。

真定府,是河北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他此刻看到的真定府城墙却是低矮简陋,城墙下连护城河都没有。

若遇敌军攻城,就算古往今来最擅长守成的名将,这座城池也断然守不住三日。

早在汴京时,赵孝骞便知真定是边城,贫瘠且荒凉,百姓人口稀少,城中龙蛇混杂,治安混乱。

现在赵孝骞在远处亲眼见到这座城池,才对「边城」二字有了具体的印象。

贫瘠,荒凉,萧瑟。

与想像中的样子完全重合,真是一点反差都没有呢。

如此贫瘠的城池,赵孝骞未来却要常驻于此,想到这里,心都凉了半截。

人还没进城,脑海里便冒出了一个念头。

得发挥我华夏民族的长处,发展商业,搞钱,搞基建啊。

堂堂楚王世子,常年待在鸟不生蛋的鬼地方,要啥没啥,性格会玉玉的——

队伍继续行进,离城大约十里左右,赵孝骞已清楚地看到城门了,却见城门外赫然站着一群官员武将。

为首一人身着紫色官袍,站在冰天雪地的城门外,身后一众官员武将距他身后数尺,隐隐以他为尊。

而此人大约六十来岁年纪,颌下一缕白须飘逸,仙风道骨超脱红尘的样子,官袍穿在他身上委实有点不搭。

赵孝骞见他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人应该穿道袍,手里拎一根拂尘,跟玉清宫的青阳老牛鼻子一样到处推销保健品,反正世上的傻子绝不止赵颢一个,市场大得很,值得深耕。

快到城门时,赵孝骞下令全军止步,原地待命,而他则领着陈守贾实等十馀骑上前。

与此同时,那位六十来岁的官员也朝赵孝骞缓步走去,二人各自相向而行,像一场奋不顾身双向奔赴的爱情。

走到近前,赵孝骞下马,官员却先朝他躬身行礼。

「下官,代知真定府李清臣,拜见赵郡公。」

赵孝骞一惊,急忙双手托住他的胳膊:「李知府,久仰大名,晚辈可当不得您的礼,会折寿的。」

平日赵孝骞说客气话,久仰也好,想念也好,发誓只蹭蹭也好,这种客气话只是过场,大多虚假。

但此刻赵孝骞对李清臣说「久仰」,倒绝非虚假。

赵孝骞是真听说过李清臣,上辈子就听说过。

这位也算是大宋的一位名臣,能力颇为出众,按真实历史轨迹发展,将来李清臣最高能做到门下侍郎。

而且他也是朝堂上少有的既非新党,也非旧党的朝臣之一。

两边都拉拢,可李清臣就是不站队,他的政治主张也很中庸,他认为新法旧法都有弊端,最适合大宋的新政,是将新法和旧法融合,去糟存精,以利天下。

李清臣的主张,与赵孝骞的政见不谋而合。

所以赵孝骞见面就对他如此客气,除了官场上的礼节之外,更是敬重他的人品。

李清臣看向赵孝骞的眼神也充满了好奇。

他是绍圣元年正月便赴任真定知府,那时的赵孝骞还默默无名,后来李清臣听说汴京出了一位神奇的少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