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主动让位(1 / 2)

东方船说 春笋 1137 字 1个月前

孔磊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主任,我知道您可能有些怀疑,请相信我。问题出在我们之前对金属元素配比的认知上,我们一直在一个错误的思路上徘徊。现在,我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鲁朗的好奇心被孔磊的话勾了起来,他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前倾,“哦?那你详细说说,这配比究竟有什么奥妙?”

孔磊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主任,这其中的门道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我想,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更为直接和有力。”

鲁朗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

他明白孔磊对科研的执着和热情,也清楚团队内部的复杂情况。终于,他开口了:“孔磊,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小付刚接手研发不久,你若是突然回归,我这作为领导,也不好向团队和其他人交代啊。”

听到鲁朗的话,孔磊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他明白鲁朗的难处,也不想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

就在这时,鲁朗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不过,我倒有个主意。小付不常用实验室的某些时段,你可以利用那些空档时间,悄悄进行你的实验。这样既不会影响团队的正常运作,也能让你继续你的研究。”

孔磊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明白鲁朗的苦心,也感激他为自己争取的这次机会。

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地嘟囔道:“主任,我这可是正经搞科研呢,怎么还得偷偷摸摸、跟做贼似的呢?”

鲁朗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孔磊的肩膀,“孔磊啊,我也是为你好,为团队好。这次你若是能成功研究出殷瓦钢的成分配比,自然是皆大欢喜;我们大张旗鼓地庆祝、给你记一功。

若是不成功,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言风语和麻烦;这对你、对我、对整个团队都好。你要记住:有时候啊,在咱们这个圈子里;适当的低调和隐忍;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孔磊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主任;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并用我的成果来证明一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孔磊依照这全新的思路,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尝试与实验。白天他依旧与团队成员们并肩奋斗、共同努力,每当夜幕降临、同事们纷纷下班之际,他便独自踏入实验室,开始了一个人的研制时间。

为了节省时间,孔磊几乎以实验室为家。每当疲惫袭来时,他直接在实验室的沙发上小憩片刻,然后又继续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实验中去。

终于,在某个清晨,孔磊的声音如同春雷般在实验室中炸响,充满了激动与喜悦:“主任,我做到了!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我终于研究出了殷瓦钢的成分配比!”他的双手紧紧捧着一叠文件,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所有的心血与汗水。

鲁朗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他的脸上同样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兴奋。他接过孔磊手中的文件,快速地扫视了一遍,然后用力地拍了拍孔磊的肩膀:“好样的!孔磊,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为了将这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他们需要回到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进一步的研制。

离别的时刻总是充满了不舍。周莉站在实验室的门口,她的眼眶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在与孔磊告别时,她终于忍不住,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般洒落。她紧紧地握住孔磊的手,声音哽咽:“孔磊,你要记得,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在这里等你。”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来到了2014年。在团队的同心协力之下,我国首艘自主设计、海外出口的大型薄膜型lng运输船“巴布亚”终于圆满竣工。

在正式交付之前,除了繁琐的检验流程,还有一场至关重要的考验——出海试航。国庆的钟声在欢腾中敲响,海面上,一群英勇的航海者正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姜瀚海率领着他的团队,踏上了试航的征途。

站在控制室内,姜瀚海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他转头对张凌峰说道:“张总工,这艘‘巴布亚’在舱容与能效上,足可与同期日韩最尖端船型相媲美。即便是面对北大西洋的狂暴海况,它也能从容应对。”

张凌峰郑重地点了点头:“姜总,我会确保这艘天然气运输船的性能与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越行业标准。不过……”他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姜总,我恐怕不能陪你走到最后了。”

姜瀚海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凌峰轻轻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出岁月的痕迹,“姜总,我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再过两个月,我便到了退休的年纪。”

姜瀚海听后,心中一震。

“你正值壮年,为什么要谈退休?到我退休时,你再考虑这件事!第二代天然气运输船刚刚扬帆起航,你怎能忍心让我独自面对风浪?”

张凌峰却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姜总,岁月不饶人。我的思维或许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让年轻人来接替我,为公司继续贡献他们的力量吧。”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年轻人的期待与信任。

姜瀚海断然拒绝:“不!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与你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