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参与工作,而是把人集中在这处基地学习提升,根据各人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进入不同班级学习对应知识。
像是文化水平较底的,那就先补文化知识,有文化底子但未系统进学相关知识,那就自己挑选一个大致专业方向的班级进修,如果前两样都具备,就能进一步跟师上手实操学习,一级一级的,每级考核合格可进入下一级,这也是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补齐短板、打劳基础。
这第二基地类似于校企同办,既进行部分生产研究工作,又负责教学培养,未来基地核心职工都是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学和引导年轻一辈在前期的学习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学生能有大量实物接触、上手操作、跟师请教的机会,如果能办好了,将来肯定能给修械所培育出大量年轻人才。
话归正题,另一部分职员,是接受的原铁厂那一百多号老员工,以及一些新从这些老员工家属中招募的杂工。
一处基地的正常运转,自然不能单单只有技师技工这些,还得有不少从事各种协助、服务的杂工,像是负责物料搬运、产品装配组装打包等的普通工人,还有食堂、卫生等后勤服务人员。
像这些没有太多技术要求或简单培训就能上手的工作,基地也会优先选择从这些职工家属中招收,这些有技术有经验的老职工,年纪多数不小,有的甚至已经不止一代后辈,这也算是为他们解决了部分后顾之忧。
当然,他们的后辈也是可以像那些研究基地的子弟一样进修学习的,只要通过某些考核就行,这些考核对那些研究基地子弟一样。
只不过相对于研究基地子弟,达标的人要少很多,毕竟这些人虽然有些技术和经验,但总归只是铁厂工人师傅,而且铁厂效益还不太好,能提供给子弟的条件比不上那些人,就算跟他们学到了些手艺和技术,但这些跟修械所并不是那么契合,除非是很优秀的,不然修械所并不会招收。
而且这边基地都有一小部分杂工是研究基地子弟,毕竟提供再好条件,也免不了出现资质平庸、不争气的后辈,甚至很可能你就是这个家族无数辈人的智商巅峰。
研究基地子弟比这边基地子弟基数还要大,这类人还不少,加上研究基地那边,没什么生产制造任务,杂工需求更少,所以一些自觉水平无法留在研究基地的,就先一步将子弟安排过来了,而且如果不是李定桥到来,将那些子弟收编了一部分进保卫队伍,过来的子弟还会更多。
目前铁厂老职工,主要是跟随在来的技师技工身后,协助对方拆卸、安装设备,并向技工技师学习了解一些军工方面的常识、知识。
虽说修械所接收了这些有一定技术经验的老职工,但不意味着他们能在这处基地继续工作,他们的分配去向得依考核而定。
根据考核结果,可能有部分能留下,但大部分可能得下放到修械所的其他生产制造基地,甚至去到修械所负责生产原料、简单零配件的工厂。
虽然都是在修械所旗下,但各种工厂基地也是存在高下之分的,最高一层自然是城郊第一基地,是修械所的研究基地和总部。
第二层就是此处筹备的第二基地,承担试制、部分研发试验、高精密武器生产、生产制造技术流程的开发完善、未来人才的培养等工作。
第三层就是有规划,但现在还没影的生产制造基地和工厂,承担武器弹药生产、制造、组装等相关工作。
第四层,目前暂时存在于想法之中,是厂矿、冶炼、化工等为武器弹药生产提供原料的工厂,以及生产武器简单零配件的工厂,像是生产木枪托、弹匣套、枪套、背带等等没多少技术难度的玩意。
传授这些老职工知识,是吴良栋亲自吩咐办的,一来给他们争取的机会,减少对分配的抵触,毕竟给了机会把握不住,可就不能把过错都赖修械所身上了。
二来嘛,是想看看能不能出上几个拔尖甚至意外之喜,毕竟能在铁厂来来去去不知多少工人中拔尖被留下,说明他们身上多少具备异于常人的地方,没能继续往上进一步,说不定就是受制于铁厂有限的条件。
后面的事实也证明,吴良栋的这个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这些老职工中确实有人唤发二春,拔尖甚至可以说意外之喜,成为了修械所在几项工作中的重要关键人物。
至于来此进修学习的基地子弟们,因为基地还没有步入正轨,所以除了安排他们自学或相互学习教授外,主要就是在设备拆解、安装调试等工作中打打下手,目前还相对比较自在。
当然了,这其实也可以看作学习的一部分,毕竟熟悉了解自己将来将要操的设备,或者了解生产自己设计研发武器的设备,对于他们的工作还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这里插一句,车间那边目前安装的设备,并不是修械所获知到的那批专业军工设备,只是从黄家手中那批有用设备中挑的。
那批专业军工设备,修械所目前只接收了一小批,被优先供给城内老厂和第一基地使用了,可轮不到第二基地。
普通设备,第二基地这边准备安装两个车间的,虽然第二基地也有军工设备的优先挑选使用权,但对于一些简单零部件、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