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清轻咳一声,装模作样的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缓缓开口。
“那又是一段历史了,以后有机会我慢慢说吧!”
大家好奇心大甚,倪挽笑恨不得立刻请杜尚清去书院,跟自己好好说一说杜氏传奇往事。
就在这几个人正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突然间,从振风楼下方传来一阵嘈杂喧闹的声音。
紧接着,一名负责守卫大门的家丁匆匆跑来,站定后向大家禀报:“大少爷,诸位老爷,县令大人已经到了!”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他们急忙站起身来,朝着门口快步走去,准备迎接这位贵客的到来。
“哈哈哈,诸位,潘某公务繁忙,来迟了一些,大家莫要见怪才好。”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楼梯上传来,接着上来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
这位老县令,姓潘,虽已年过半百,却依旧精神矍铄。
他身材中等,微微发福的肚子仿佛装满了岁月的智慧与世俗的机巧。
潘县令的面容上刻着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和世事沧桑的印记,却又带着几分狡黠与市侩的圆滑。
他的眼睛不大,却异常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看穿世人的伪装。
每当他眯起眼睛,微微扬起嘴角时,那种世故的笑容便会浮现在脸上,仿佛在说:“这世间的种种,我早已了如指掌。”
潘县令的头发已经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乱,用一根精致的玉簪束起,显示出他对自身仪表的讲究。
他的衣着虽不华丽,却也是用料讲究,剪裁得体,每一处都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细致品味。
他的手指上戴着一枚色泽温润的玉扳指,那是他最为珍视的宝物,也是他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每当他轻轻摩挲着这枚玉扳指时,那种得意与自得的神情便会流露无遗。
总的来说,这位古代老县令的外貌并不出众,但他那种世故圆滑的气质和精明能干的作风却让人印象深刻。
他就像一只狡猾的老狐狸,在官场中游刃有余,让人既敬又畏。
夜色如墨,点点灯火在振风楼前摇曳生辉,元宵节的气氛如同这灯火一般,热烈而欢乐。
莫明燃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书院山长,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对潘县令的敬仰之情,
恭维道:“潘县令大人,您日理万机,忙于政务,却仍不忘与民同乐,今日还能抽空来到这振风楼参与元宵节灯谜会,真是让百姓们深感荣幸啊!”
潘县令闻言,摆了摆手,脸上露出谦虚的笑容,他缓缓说道:“莫先生过誉了。这元宵节灯会,是普天同乐的盛事,作为这一方的父母官,我怎能缺席?
即便公务繁忙,也要抽出时间,与百姓们一同享受这欢乐的时光。”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百姓的深深关怀和爱护,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
莫明燃听后,更是心中感慨万分,他深知这位县令大人平日里为百姓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于是,他闪身相让,恭敬地请潘县令先行。潘县令微笑着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振风楼。
楼内早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猜灯谜的、赏花灯的、品茶论道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而欢乐的画面。
紧跟在潘县令身后的人便是县尉胡辉浩了,这家伙今日着装甚是随性洒脱,完全不见平日里的官威模样,甚至连腰间的佩剑都未佩戴。
再往后看去,则是那两位赫赫有名的班头——王五和刘六。
相较于县尉大人的不修边幅,这二位捕头倒是全副武装,身着统一制式的黑色皂衣,腰挎锋利长刀,显得威风凛凛。
杜尚清在一旁微笑,直到胡辉浩靠近,他才看见四表叔居然也在楼上,忙面露惊喜。
“四表叔,你也在这里,哎呀,太巧了,你同谁一起来的啊?”
夜色如水,杜尚清在月色下轻轻一挥手指,仿佛指点江山一般,淡淡道:“咳,本来我是不打算来的,怎奈子叔鹤轩那小子,他派人送来的帖子,非得让我这懒散之人也踏足这灯火阑珊处。
这不,你那群表兄弟们,也如众星捧月般,纷纷聚首,共襄这灯会之盛。”
胡辉浩看见小兄弟们,也笑盈盈,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今年的灯会,县里可是下了大功夫,办得极为隆重。
这满城的灯火,犹如那银河落九天,璀璨夺目。你瞧,那灯下的猜灯谜大会,更是热闹非凡,彩头也是诱人至极。
四叔,你们今日可真是有眼福了。不过,这灯谜大会可不是儿戏,需得费些心思,才能抱得彩头归。
你们可得加把劲,别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啊!”
此时,刘、王两位班头也闻声而来,他们平日里在县城里也算得上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但今日见到杜尚清,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他们心知肚明,这位杜尚清虽看似闲云野鹤,但实则深藏不露,是一个极有本事的人。
更何况,他还是县尉大人的亲戚,这身份背景,足以让他们这些寻常百姓望尘莫及。
因此,他们此刻也是笑脸盈盈,上前与杜尚清寒暄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