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瞬破五境(祝大家新年快乐)(1 / 3)

李皓点评道:“学的文武艺,报与帝王家,如此事功之心难免有失读书真意,可惜可惜。”

虽然李皓的话中本意,是在为程晦可惜,但却是正中了张慎三人的下怀。

毕竟云鹿书院出身的,哪个不对程晦抱有些许敌意,即便心中真的渴望功名利禄,也定要摆出几分文人风骨的。

张慎性格直率,一听李皓之言,立刻附和道:“公子所言极是!我辈文人风骨,岂能被功名利禄所束缚?程晦此人,不过是……”

人家不管怎么说,都是亚圣一流人物,对于这样的人,都该要给予一定的尊重。

因此眼见张慎要说什么过激言语,李慕白赶紧打断道:“谨言,莫要越说越过分了。

说罢,他转头看向李皓,问道:“那不知李公子认为,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李皓刻意沉思片刻,才说道:“我心中确有所想,这里可有笔墨?”

此处自然是有笔墨的,历代书院之人都想要突破这层石碑的封印,只可惜往这上面写了不知多少,但却是迄今为止,从没能真正留下来。

那些文字都如同流水般逝去,被石碑无情地磨除,不留一丝痕迹。

张慎怀着一丝期待,也想看一看李皓能写出什么,直接移步帮李皓把笔墨取来,递到了面前。

李皓伸手接过,随后便在空白的那一面,笔走龙蛇的写下了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轰隆!这四句话仿佛一道惊雷,在李慕白、张慎、杨恭三人的脑海中炸响,劈开了他们混沌的灵识,挣脱了灵魂的枷锁。

他们被这句话中蕴含的气魄、风骨、志向所深深震撼,浑身鸡皮疙瘩竖起,胸腔里的热血沸腾如潮,仿佛要冲破胸膛。

杨恭颤抖着嘴唇说道:“这才是一个读书人,真正该做的事,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

杨恭颤抖着嘴唇,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这才是一个读书人真正该做的事!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

他的话音刚落,那程晦题字的一侧,突然发出了崩裂的声响。

一道贯穿上下的巨大裂缝赫然出现,然而神奇的是,这道裂缝却并未影响到李皓刚刚题写的另一面文字,仿佛那四句话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守护着它们不被破坏。

与此同时,亚圣雕塑中冲起一股清气,如同龙腾九天,绽破山顶白云,数十里外皆可见此异象。

并引得亚圣殿都震颤了起来,穹顶“簌簌”掉灰,烛台倾倒,一片混乱。

而且殿中异象还不止于此,这股清气在接触到李皓的瞬间,仿佛与李皓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

李皓感受到一股气息入体,顿时身上气息大盛,宛如一轮明日冉冉升起,照亮了整个亚圣殿。

杨恭、张慎、李慕白三人被这股气息所吸引,目光紧紧锁定在李皓身上。

在他们的注视下,只花了五息时间,李皓竟然不仅入了儒道,还一连破境,从原本的普通人一跃达到了四品君子境,把杨恭三人都看呆了。

也同样把李皓自己给弄愣了,没想到自己最先提升的体系,竟然会是儒家体系。

要知道小说里面,许七安同样写下了这横渠四句,可却是没有这样的表现。

不过转念一想,就许七安那个连诗都背不全的储备,没有反应才是正常。

而自己可不同,几世积累下来的底蕴尚在,缺的只是儒家气运的认可罢了。

九品开窍,只需将圣人经典熟记于心,融会贯通,增强记忆力,提升学习能力,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境界。

八品修身,重在锤炼文胆,坚韧不拔;七品仁者,体悟仁义之道,坚守本心不移;六品儒生,以“学习”为核心,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能习得各体系绝学,并运笔如神,付诸实践。

五品德行,能规范人之行为举止,以言语操控对方,以“君子六德”为准则要求他人,实现“言出法随”,扭曲相应规则于无形。

而四品君子,则开始凝练浩然正气,达至百邪不侵之境界。

这些前面的境界,李皓本就已具备,唯独这浩然之气,尚需磨练。

不过,以李皓对天命的明确认知,只需花些时间来修炼,升至三品应当并非难事。

至于再往上,李皓就得要想到办法,如何把王朝气运,更换成人道气运。

御书阁中,赵守此时正和怀庆在一起,忽地,他猛然转身,仿佛感应到了某种异样的气息,凝视向了亚圣殿方向。

怀庆心中满是疑惑,不由自主地顺着赵守的视线望去,只见晴空万里,一片澄澈,并无异样。

然而,就在下一刻,一道清晰可见的清气冲天而起,如同龙腾九天,贯穿云霄,那浮在清云山上的厚重白云,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轰然崩散。

赵守什么话都没有说便率先消失,怀庆见状也是毫不犹豫便跟了上去。

只不过她可没有儒家这言出法随的手段,只能是提起裙摆,用脚跑的方式。

赵守瞬间出现在了亚圣殿中,目光如电,迅速扫过大殿内的每一个人。

杨恭等人都是他的熟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