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晋阳王萧秋宸和安远侯龙戟,大概是大周历史上最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之一。
晋阳王之前,大周的皇子只许娶不许嫁,从来没有下降的说法。但是晋阳王身为万昌皇帝和端敬皇后最宠爱的儿子,偏偏就开了这个先例,下降当时的卫国公府二少爷龙戟。
不但如此,晋阳王还成功地带歪了他的弟弟青阳王。所以到了他最小的弟弟南阳王时,端敬皇后坐不住了,公然表示他的最后一个儿子绝对不允许嫁出去。
然而,晋阳王的传奇与他的婚事几乎没有关系,就算有,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晋阳王大婚时,万昌皇帝当着满朝文武宣布,下降的皇子和公主一样的待遇,即婚后保留王位和食邑,但生下的孩子不随萧姓,也不得继承王位。
对此,晋阳王和青阳王毫无异议,他们的儿女分别姓龙和姓殷。
万昌皇帝中期,朝廷重开海禁,大力鼓励民间船只下南洋、下西洋,凡是有人敢出外海做生意的,皇帝就会派遣战船给他们保驾护航。
繁荣的海上贸易给大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的高速增长。当皇帝的,从来不会嫌自己统治的人多,可是人多地少,也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到了景和年间,如何安置大量新增的无土地人员已经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
赋闲在家看孩子的晋阳王给他的皇帝兄长上了道折子,说是可以由朝廷出面,进行迁民。他曾经去过南洋诸岛,知道那里有许多丰饶的无主土地,只要有人愿意耕种,不愁没有饭吃。
此言一出,犹如狂风过境,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有人说晋阳王异想天开,国人长期以来的观点就是故土难离,迁民去海外,太不现实了。
更多人却在想,此事并非没有可操作度。天大地大比不上吃饭最大,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谁还有心思去想别的。朝廷要迁民,首先挑选的肯定就是那些没有土地吃不上饭的人。
景和皇帝很赞成弟弟的看法,他也拿得出银子来办这件事,只是……
如此重要的大事,朝廷必须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来压阵,而这个人选,却不是那么好定的。别看那些个大臣个个在朝上说得头头是道,真让他们去南洋,他们肯定能找出十倍的理由来反对。
毕竟,被迁徙的老百姓是走投无路了,他们在家一无所有,连饭都快要吃不起了,可一旦去了南洋,虽然背井离乡,却能从此拥有自己的土地,因而迁民的政策对他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大臣们不一样,他们在京城过得舒舒服服的,谁都不愿意一路颠簸去南洋受苦。景和皇帝固然可以强行下旨命人去,但是天高皇帝远的,领头的人不用心,好事也能变祸事。
见皇帝兄长一筹莫展,晋阳王又上折子了,不是没人愿意去南洋吗,我和驸马去。
后来的事情便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像萧明川和顾渝这样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听着这两位的传奇经历长大的。顾渝为什么那么遗憾,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错过了活生生的传奇。
见顾渝一脸向往的神情,却迟迟没有动筷子,萧明川提醒道:“阿渝,你要见三叔公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可你要是再不吃,小馄饨就要凉了,凉了可没那么好吃了。”
萧明川的话打断了顾渝的遐思,他低下头,看了眼洒了满满一层辣子的小馄饨,顿觉食欲大开。再夹起一个尝尝,果然味道不错,难怪老晋阳王和安远侯千里迢迢回来也特地来吃。
见顾渝吃得尽兴,萧明川长手一伸,从他碗里夹了个小馄饨走,同时笑道:“阿渝,你放那么多的辣子,小馄饨本身的香味都被掩盖住了。”萧明川好像忘了,让老板加辣子的人也是他。
顾渝对萧明川这种无聊的抢食行为很无语,就是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萧明川也没这么幼稚过。皇帝这是怎么了,最近的行为如此反常,他都快要觉得他不是他了。
“呼呼,怎么这么辣啊,呼呼……”萧明川单纯就是好奇,顾渝那碗红通通的小馄饨是什么味道,吃到嘴里才猛然意识到,论吃辣子的功力,他和顾渝不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人。
看到萧明川辣得眼泪都要出来了,顾渝放下碗筷,好心地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萧明川倒了碗凉茶。萧明川接过茶碗,一口饮尽,又把碗递了回来,呼呼吸着凉气叫道:“再来一碗!”
“哦。”顾渝又给萧明川倒了碗茶,还提醒他:“二哥,喝汤比喝茶更有效。”
萧明川这回改成慢慢喝了,一边喝一边瞪大了眼睛:“热汤喝下去更辣好不好?”
顾渝点点头,重新拿起碗筷,并不否认地说了句:“我知道。”
萧明川差点被顾渝的话呛住了,知道更辣你还让我喝汤,皇后你要谋杀亲夫啊,谁知顾渝又道:“可是热汤热水喝下去,真的更能止辣。”至于这个经验他从哪里来的,就不告诉萧明川了。
连喝两碗凉茶,萧明川还是辣得大喘气,他半信半疑地端起碗,轻轻抿了半口面汤。
刚被浓重的辣味刺激过的舌头接触到余温尚在的面汤,感觉那叫一个酸爽,但是最辣的一阵熬过了,后面就好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