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旭日乘兴登华顶绝顶风光慰辛劳(1 / 3)

诗曰:

春光拂面引清风,

云海苍茫万里通。

极目山巅无俗影,

人间仙境一峰中。

四月初三,正值春和景明之际。这日一大早,晨曦初现,旭日自东而升,其光煜煜如金,普照大地,顿时驱散了夜的阴霾。但见天空湛蓝如洗,万里无云,一派清明景象。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翠色欲滴,层林尽染,一派生机勃勃。万物皆已苏醒,春意正浓,当真是个登高望远、郊游踏青的好时节。

却说徐霞客与莲舟上人二人,这日一同起身,迎着那灿烂朝阳,心中满怀敬畏之情。他二人虽是常年四处云游之人,可面对造化神奇,仍是不禁心生敬畏。当下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点了点头,便决意踏上那通往华顶山巅的崎岖山路,只为一睹绝顶胜景。

且说徐霞客,身着一袭青衫,腰间系着个包袱,里头装的是笔墨纸砚,好随时记录见闻。他面色黝黑,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透着几分坚毅之色。再看那莲舟上人,一身素袍,头戴箬笠,手持禅杖,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出尘之气。

这山路幽深僻静,两旁尽是参天古木,枝叶繁茂,树影婆娑,好似在轻声细语。阳光穿林而过,洒下斑驳碎影,宛若一幅天然画卷。清晨山间空气清新,夹杂着泥土与草木的芳香,教人不由得心旷神怡。

徐霞客走得很专注,步伐矫健,双目中闪烁着对未知景致的热切期盼。每逢景致优美之处,便驻足细细观赏,不时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匆匆几笔,将眼前景象记录下来。那莲舟上人步履轻盈,虽身在俗世山道,心境却如平静湖面,波澜不惊。但闻其口中轻声念着佛号,似是为这段旅程祈福。

二人一路无话,心中却是满怀期待。偶有山风拂过,带来远处花草馨香,更添几分雅趣。山间鸟雀啁啾,虫鸣阵阵,与溪水潺潺之声交织,宛若一曲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

行至半途,忽见一座古朴雅致的小庵,隐匿在葱郁山林之中,若隐若现,颇有几分幽静神秘之感。庵前有株古柏,枝干虬劲,树冠如盖,遮天蔽日,显是经历了数百年风霜。庵旁一泓清泉,水质清冽,流淌不息,叮咚作响。

这当儿,只听得莲舟上人轻声说道:&34;此乃华顶庵也。这庵子历经千百年沧桑,香火不断,宛若世外桃源,藏身山中,鲜为人知。传闻此庵建于唐朝,曾有高僧在此修行悟道。咱们既然路过此地,何不进去拜上一拜,也好求个神灵保佑。&34;

徐霞客听罢,点头应允,便与莲舟上人一同踏入庵中。他心下暗想,这庵虽小,却有如此悠久历史,想必内中别有洞天。

庵门半掩,二人轻轻推开,缓步而入。庵中香烟缭绕,袅袅升腾。正中供奉着尊佛像,面容慈祥,神态安详肃穆,似是在俯瞰众生疾苦。佛像前方点着几盏长明灯,烛光摇曳,为这幽静之所平添几分神秘气息。

四壁之上,绘有数幅壁画,画的是古时高僧们在山林中修行的景象。有的在打坐参禅,有的在采药炼丹,还有的在救助迷路之人。这些壁画虽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斑驳,却仍能见其神韵,叫人不由得心生敬畏。这些画作栩栩如生,仿佛要将人带回那遥远的年代,亲身体会高僧们的清修生活。

徐霞客缓步至佛像前,双手合十,恭敬叩拜,霎时间只觉心中一片澄明。他虽是游历万里,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可每到佛寺禅院,总觉得这是方净土,世间种种烦恼仿佛都化作无形,随风飘散。他在心中默默祈祷,但愿此行一切顺遂,得以饱览华顶胜景。

再说那莲舟上人,他则是缓步绕庵一周,细细品味每幅壁画,每件法器,神情专注,似是要将这古庵的点点滴滴都记在心里。他时而驻足沉思,时而轻声诵经,整个人沉浸在一片祥和宁静之中。

礼毕,二人起身离开华顶庵,继续沿山路前行。临走时,徐霞客回首望了一眼,只见那座古朴的小庵在晨光中愈发显得神秘,仿佛随时会隐没于山林之中。他心中暗叹,这庵子当真是人间仙境也。

春风拂面,清新空气中夹杂着花草芬芳,教人心旷神怡。山路渐渐变得陡峭,石阶也湿滑起来,可沿途风景却是愈发动人。奇形怪状的岩石散落山间,宛若天公的鬼斧神工,形态各异,叫人惊叹不已。有的像是盘踞的卧龙,有的似是拜佛的仙人,还有的酷似浮水的巨龟,每一块石头仿佛都在诉说它们亘古不变的故事。

青翠的竹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绿波荡漾,婆娑起舞。竹叶相击,发出沙沙之声,与鸟鸣虫唱交相辉映,构成一曲动人心弦的自然交响乐。时而有溪水潺潺,宛如天籁之音,回荡于山谷之间。溪水清澈见底,水中游鱼穿梭,时不时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为这宁静的山间平添几分生气。

徐霞客与莲舟上人不时驻足欣赏,或指点山水,或品评风景。二人虽性情不同,却都对大自然之美怀有深深的敬畏与热爱。徐霞客时不时取出纸笔,或勾勒几笔,或记录所见所感,为日后著书立说积累素材。莲舟上人则时而默诵佛经,时而凝神观想,将眼前美景尽数收入心底。

不多时,二人来到太白堂。此堂建于山腰,堂前有方宽阔青石广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