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回首顾盼,但见溪水仍欢快流淌,岸畔山花绚烂,甚是美艳。他不禁吟哦道:“溪水涓涓山色佳,青山一带属幽遐。”
溪流尽处,乃声名远扬之石梁洞。徐霞客心内暗喜,知晓此行之要地即在眼前。他整饬衣冠,向仆人道:“石梁洞即在前方,吾等且速速前行,一瞻其异景!”
言罢,徐霞客大步疾行而去,仆人们紧紧相随。二人心中满是期冀,不知此石梁洞究竟有何奇妙之所在。正是:翻山越水寻仙迹,石梁洞前心欲痴。天工神妙皆难料,自然奇景待探知。
石梁洞,素有鬼斧神工之誉,洞外有一天然巨石横亘溪水之上,宛如一梁桥。举首仰望,岩石仿若高悬天际,似欲坠落,却又坚固至极,令人惊叹不已。洞内洞穴交错纵横,石乳钟滴,洞顶滴水聚成小潭,水声滴滴嗒嗒,清脆可闻。我与仆人携手而入,探幽一番,洞内光影错落,恍若踏入另一番天地。
稍作停歇,吾等复又折回至溪畔,决意沿溪向西,翻越谢公岭。此谢公岭,传闻乃古时文人谢安常游之所,岭势峻峭,怪石嶙峋,行于其间犹如登云梯一般。岭下有溪,溪水自北而来,两岸皆为层叠之岩石,怪峰矗立,形态各异,光溜溜的石壁上竟无寸土,然这些石峰恰似雕琢而成,姿态万千。
吾等一路行至灵峰寺。寺前奇峰兀立,寺后一座巨峰高耸,峰中裂开一条巨缝,直抵峰顶,此乃声名远播之灵峰洞。洞内罗汉塑像经修缮后,活灵活现,洞外有千级石梯,拾级而上,登高远望,景致壮美。
徐霞客主仆二人于灵峰寺中与僧人同进斋饭,只见那素菜虽简,却别有一番清馨雅致之韵。徐霞客细细品咂,不禁盛赞佛门素斋之精妙绝伦。饭毕,一位年少僧人邀徐霞客往寺后照胆潭游赏。
二人出了寺门,顺着山间小径徐步而行。未几,便有一潭清水现于眼前。但见:潭水澄如镜,倒影映苍天。鱼穿石底过,鸟翔空中旋。
徐霞客停步观瞻,只见潭水澄澈见底,水面平若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着实美不可言。年少僧人见此,微笑释道:“此潭名曰‘照胆’,因其水清澈若镜,故而得此名。”徐霞客恍然明悟,连连颔首称是。
游毕照胆潭,二人沿溪水左岸继续前行,欲一探声名远扬之风洞。行未多时,便见一洞口呈半圆形之山洞赫然在目。虽说洞口不大,然立于数步之外,便能觉一股强劲寒风迎面扑来,令人不禁紧裹衣襟。
徐霞客凝眸察视,只见洞内昏黑幽深,隐约有风响于耳畔回荡,仿若天地间存无形之力在呼吸吞吐。他不禁慨叹道:“此洞妙哉!明明不过一山间小孔,却具如此刚猛之风,实乃神秘难测。”年轻僧人闻其言,笑而弗语,仅示徐霞客续行。
二人沿溪而进,逐一探察崖上诸洞穴。但见奇峰异石,洞壑深杳,无不让人惊赞称奇。徐霞客一路行止不定,时而停足观瞧,时而挥笔记录,甚为欢愉。
岂料天有难料风云,山间骤然乌云密聚,转瞬间便是大雨如注,天地之间宛然成了一片水幕。徐霞客见此,毫不慌乱,反倒兴致勃发。他索性脱了鞋袜,赤足踏入溪水之中,一手撑伞,一手执笔,续往前行。
雨声偕同溪水声,恍若一曲天籁于耳畔轻吟。徐霞客行于其间,只感心神舒畅,仿若与天地浑为一体。他不禁吟哦道:“山雨将临风满阁,溪声恰似广长舌。”
正自沉醉之时,忽瞧前方山谷深处云雾弥蒙,四周景致渐次朦胧。远近皆为一片苍莽,恍若天地间仅余徐霞客一人飘浮于云海之上。此般情状,令人不禁萌出几分仙境之感。
然而仆人却是面带忧容,唯恐迷失路径。徐霞客见之,宽慰道:“莫忧,吾等且退至溪水东岸,顺流而下,必能觅得归程。”言罢,便与仆人折回至溪水东岸,继续前行。
一路之上,徐霞客虽逢风雨,却丝毫不减兴味。他一边行走,一边于心中默默记载着这奇异之经历,暗自欣喜此行之收获。风洞吹寒息,云雾绕山腰。溪中赤足走,雨里觅仙寮。
徐霞客一行至溪水之东,只见一洞豁开,幽深静谧,宛然仙境一般。徐霞客心内窃喜,知晓此处正是久闻其名之碧霄洞。洞口题有“碧霄洞”三个大字,笔力雄健,显是出自名家之笔。
徐霞客早闻高僧守愚大师隐于此间,今番得见,心中甚是欢悦。他整饬衣冠,缓步入洞。但见:洞天深幽寂,仙境落尘寰。香烟袅袅起,清风徐徐传。
行未多时,果见一精舍立于洞内一隅。守愚大师正在庭前打坐,见徐霞客来访,遂起身相迎。徐霞客赶忙趋前施礼,道:“霞客慕名而至,唐突叨扰,还望大师海涵。”
守愚大师和颜一笑,道:“施主远途而来,老衲岂敢轻慢。且请入内一谈。”言罢,便引徐霞客入内。
僧俗二人促膝恳谈,论天说地,无所不及。徐霞客只觉守愚大师虽身着僧袍,却学识广博,见解不凡,绝非寻常之辈。交谈须臾,徐霞客心中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忽然,徐霞客灵机一动,对守愚大师道:“大师学识深厚,令在下钦佩至极。吾之好友及兄长徐仲昭,亦为饱学之士。不知可否请他前来,与大师一谈?”
守愚大师欣然应许。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