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高阔,宛如天神所凿之门户。浔阳叔翁见之,忙指那洞口对徐霞客道:“弘祖且看,此乃齐云山名闻遐迩之天门也。”徐霞客闻之,顿觉眼前一亮,疾步趋前。至天门处,他驻足凝视,果见这天门名不虚传。立于其中,顿感气爽神清,心畅神怡,外面之景象豁然开朗。
徐霞客立于天门之中,感受着洞口处之高风凉意,心中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慨叹曰:“这天门果真如传说中般神奇,洞外青松蟠曲,绿树丛丛,恰似天然之屏障,而洞内则飞檐突兀,宛如进入另一世界。”浔阳叔翁在旁闻之,连连颔首称是:“这天门实乃妙不可言,每至此,余皆有心旷神怡之感。”
此时,徐霞客放眼望去,见那洞外青松郁郁,枝叶繁茂,似欲与天争高。绿树成荫,交相辉映,宛如一幅自然之画卷。而洞内则飞檐高耸,气势恢宏,仿若仙宫洞府,令人心驰神往。他心中暗想:“如此美景,若非亲身至此,实难想象。”
徐霞客沉浸于这奇妙之景中,久久不愿离去。他暗自思忖,定要将此美景描绘于游记之中,让更多人知晓这世间竟有如此神奇之所。
主仆三人在天门处驻留多时,方才恋恋不舍地踏出洞口。徐霞客站于天门外,俯瞰下方景致,不禁又是一番惊叹。但见那高大的楠树于山间挺立,恰似一队戍守齐云山的哨兵,威风凛凛。
徐霞客深吸一口气,青松的清香与山间的寒意交织,沁人心脾。他举目远眺,天门外的山川河流尽入眼帘,云雾缭绕之间,天地仿若连成一片。如此景致,令徐霞客不禁忆起古人之诗句,心中激动难抑。他喃喃自语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古人之诗句,今日方知其真味。”
浔阳叔翁在旁闻之,不禁莞尔一笑,言道:“弘祖文采斐然,此情此景,若能赋诗一首,岂不快哉?”徐霞客闻言,顿时兴致盎然,正欲吟诵,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
主仆三人闻声望去,只见山下一座古刹若隐若现。憧子见状,不由得惊呼道:“二位老爷,你们快看,那可是问心禅院?”浔阳叔翁闻之,颔首道:“不错,正是问心禅院。此院虽不及太素宫声名远扬,却也是齐云山之胜景。”
徐霞客听罢,不禁又生出游历之意。他转头对浔阳叔翁言道:“叔翁,不若我们下山去问心禅院一游,如何?”
徐霞客一行三人正于天门处悠然赏景,蓦然瞥见天门外崖壁之上,有一飞瀑如银练般倾泻而下,那水珠在阳光映照之下,散发出七彩霞光,恰似一道天然形成的水晶帘幕,美不胜收。
徐霞客见状,双目为之一亮,赶忙疾步上前。只闻得那潺潺水声,宛如天籁之音,为天门这壮丽之景奏响一曲美妙乐章,令人心旷神怡。他立于瀑布之下,久久凝视,不禁慨叹道:“天门外这珠帘水,实乃齐云山之首奇景,天下罕有!若非亲睹,孰能信世间竟有如此绝妙景致?”
浔阳叔翁在旁聆听,连连颔首称是:“此珠帘水与天门相得益彰,实乃天工之妙,人力难及。”憧子亦看得如痴如醉,喃喃自语道:“老爷,这水帘仿若天上仙境,小的此生首次得见如此美景。”
徐霞客闻之,不禁微微一笑,道:“憧子所言极是。此珠帘水确如仙境一般,我等有幸目睹,实乃三生之幸。”三人于珠帘水前驻足良久,只觉眼前之美景,无论凝视多久,皆觉不够。那飞瀑飘逸灵动,水珠晶莹剔透,在阳光之映射下,恰似一幅流动之画卷,令人惊叹不已。
徐霞客一行三人赏毕珠帘水后,遂沿旧路折返榔梅庵。此时夜色渐深,山间寒气愈发凛冽,三人不禁加快步伐,惟愿早些归庵休憩。归至榔梅庵后,徐霞客与浔阳叔翁、憧子于庵中生火取暖。但见火光摇曳,映得三人面庞红扑扑的,倒也增添几分温暖。
正当三人围炉而坐,细细品味今日所见奇景之时,忽闻一阵轻缓的敲门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道士推门而入。
那道士须发皆白,面如冠玉,慈眉善目,正是庵中的道长,道长本姓汪,名伯化。前几日,道长下山云游,今日方归榔梅庵。
徐霞客见状,赶忙起身相迎,拱手作揖道:“我等三人,原以为此庵无人居住,故冒昧借宿几日……”汪伯化道长闻言,微微一笑,道:“无妨,无妨,贫道亦不常居于此,故敞开庵门,以供路过的福主歇脚宿夜。”
徐霞客施礼,笑道:“哦,原来如此,甚好!”汪伯化道长急忙还礼道:“福主,莫非是大名鼎鼎的徐大侠士,徐霞客先生?”徐霞客谦逊道:“大侠士不敢当,在下不过是一介布衣,徐霞客是也。”汪伯化道长拱手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徐霞客亦拱手回礼道:“道长来得正好,在下正欲向你请教齐云山中的其他胜景呢。”汪伯化闻言,不禁莞尔一笑,道:“徐侠士果然敏学。既是如此,那贫道便为你一一道来。”于是,汪伯化道长便与徐霞客娓娓而谈,讲述起齐云山中的其他胜景,尤其提及五井、桥崖等处,皆有令人惊叹之奇观。徐霞客听得如痴如醉,不禁心驰神往。
汪伯化道长见徐霞客如此好学,便邀约道:&34;明日清晨,我可引你去看齐云山中最为神奇的五井与桥崖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