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大雨迷途探奇峰飞泉如泼炼丹台(1 / 3)

诗曰:

云遮山岭雨纷纷,

飞瀑高悬似泼银。

炼丹台上登高望,

奇峰环绕隐深坞。

徐霞客游历黄山,自入山迄今,已历多日矣。这一路之上,其攀山越岭,涉川渡水,足迹遍于黄山诸峰,行程万里,未曾有稍许停歇。其间虽逢艰险,然无一丝退缩之念,只为一睹黄山之真容。

且言此日乃初十,天刚微明,徐霞客便已起身,欲继续其探险之程。岂料这天气实不作美,方出得客栈,便见天际骤然阴云密布,乌云翻涌,仿若天公嗔怒一般。

未几时,便见豆大之雨点 “噼里啪啦” 地砸将下来。这雨来得既急且猛,须臾之间便似天河倾泄,大雨如注,直教人防不胜防,难以睁眼。

常人遇此情形,定然退避三舍,寻个躲雨之所。可这徐霞客乃是何等人物?他见雨势虽急,心中却是半分退缩之意皆无。只见其紧了紧身上之蓑衣,手握竹杖,毅然朝着山中行去。那身姿,那气魄,真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徐霞客心内笃定,纵是风雨交加,亦不能阻其探寻黄山之妙处。他步伐坚定,目光炯炯,似要与这恶劣天气一较高下。雨水顺着蓑衣流淌而下,脚下道路泥泞湿滑,然其毫无惧色,仿若一位无惧之猛士,朝着未知之域奋然前行。

这一路上,但见山雨迷蒙,天地仿若一片浑沌。远处的山峰被大雨笼罩,若隐若现,恍如仙境。近处的山路却是泥泞难行,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滑倒在泥泞之中。

徐霞客一手拄杖,一手拉紧蓑衣,在这泥泞的山路上步步为营。他那竹杖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每走一步,都要先用杖头试探一番,确保脚下平稳,方才移步向前。

饶是如此,这山路也着实不好走。时而一脚深一脚浅,时而踩到湿滑的石头,险些摔倒。可徐霞客却是不管不顾,只管向前行去。

有路人见他如此,不由得出言相劝:&34;这位老爷,这般大雨天,山路湿滑,甚是危险。何不寻个地方避避雨,待雨势稍缓再行不迟?”

徐霞客闻言,却是哈哈一笑,道:&34;多谢好意。只是这黄山胜景,晴雨各异。我此番特地前来,为的就是一睹黄山真面目。这雨中山色,更显灵秀,岂能错过?&34;

那路人见徐霞客如此执着,也只得摇头叹息,自行离去。

徐霞客却是不管不顾,仍旧勇往直前。他心中暗道:&34;这黄山何其雄伟,我徐霞客何其渺小。若因一场风雨就退缩不前,如何能领略这天下奇山的真正面目?&34;

念及此处,徐霞客愈发精神振奋,执杖前行,踏于泥泞之山路,朝着山中幽深处迈去。

雨势渐猛,山路愈发泥泞湿滑,举步维艰。但徐霞客仿若未察,心无旁骛,只顾向前。他之身形于那重重雨幕当中,时而隐没,时而显现,恰似与这山川水流浑然天成,难分彼此。

徐霞客冒雨而进,此番所访者乃黄山名胜之一 —— 飞来峰及炼丹台。

此飞来峰处平天斑之西北,为黄山诸峰中之奇绝者。此峰高耸入天,峰岭峻险,壁立似削,遥而望之,宛然一把利剑直刺云霄。传云此峰乃自天外飞来,因以得名。

飞来峰南侧之山坞中,尤是奇景层叠。但见群峰环拱,壁峭峰崇,与那炼丹台遥相呼应,恍若天成地设之一幅山水画图。若逢晴日,必当美不可言。唯惜今时阴雨绵连,山色朦胧,更增几分神秘之韵。

徐霞客一路迎着风雨而前,山路湿滑,举步维艰。其手把竹杖,一步一印,行得甚为吃力。即便如此,其面上却无半分倦容,反倒愈发显得兴致盎然。

行至中途,忽睹一处山崖,悬崖峭壁之上,竟生几株苍松,迎风傲立,任凭风吹雨打,巍然未动。徐霞客见此,不禁驻足观之,暗自赞曰:“好一幅风雨苍松之图!此松树真可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也!”

正值徐霞客慨叹之时,忽闻远处传来阵阵轰响,仿若山中瀑布之声。其精神陡振,步伐加急。又行约一炷香之久,果见一道银练自天而降,正是飞来峰下之飞泉瀑布。

此瀑布虽未及黄山诸瀑里之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等那般闻名,然亦颇为壮观。但见那水流自高处奔涌而下,溅起诸多水花,于雨中愈显气势恢宏。徐霞客睹此景况,不禁击节称叹:“好一处飞泉瀑布!如此雨中观瀑,实是别有一番情致。”

就如此一路走走停停,徐霞客终抵飞来峰脚。举首仰望,只见峰顶隐匿于云雾之间,时隐时现,宛如仙域。徐霞客不禁慨叹道:“果真是‘飞来一峰天下奇’啊!难怪古人称此峰为黄山诸峰中‘天下第一奇峰’。”

正当徐霞客欲再行攀援之时,忽睹山腰有一处石洞,洞口浓雾弥漫,甚为神秘。徐霞客心内一动,暗自道:“此洞中或有奇景,不妨一探究竟。”

于是乎,其拄杖前行,谨小慎微地朝那石洞趋往。岂料这一去,竟是别有天地。

徐霞客步入石洞,觉内里光线昏黯,怪石嶙峋。其谨而慎之地行着,俄而闻一阵潺潺之流水声。遂顺声趋往,只见一溪于石缝间流淌,溪水澄澈见底。

徐霞客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