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学霸就能为所欲为(1 / 2)

之所以寻找到石海,就是因为他这次考试的成绩特别优秀。而且还是很惊人的——几乎门门满分,只有语文里的作文失去了那么几分。

因此到了苏群校长的办公室,她也不废话,直接拿出了高年级的几套考卷,包括本学期初三的那套考卷,就让石海当场考试……

对此,石海倒也并不意外。也许……让自己跳级了吧?

几个小时后,石海依然十分轻松的完成了这几套考卷。咳咳。

苏群校长就叫来了几个老师,同样当场批改。毫无意外,照样还是几乎门门满分。

就不提硕士对初中课程的降维打击。也不提内卷出来的小镇做题家。

光看石海的985本硕?那也是所有大学生中前1%的顶尖存在。

按照古代读书人中的比例,完全可以类比于进士、同进士。当然,清北那就是翰林院的翰林。所以说,与清北那种天赋怪不能比,但除了肯努力、会内卷以外,石海本身的学习天赋同样属于顶尖的那一批。

拿到成绩后,苏群校长就露出笑容:“石海,考的很好。看样子你没撒谎,你以前确实自学过。”

有趣的是,石海的那一手简体字,确实会影响到印象分。但从另一方面,反而证明石海是“自学的”。不然的话,这年代的读书人,不可能只会简体字,不会繁体字啊?

石海笑着谦虚道:“不算啥,投机取巧。大部分内容都自学过,无非查遗补漏。”

“那也很不错了。你从开始自学起,就一年左右吧?”

“嗯……差不多吧!”

“那就不需要浪费时间了。从下一个学期开始,你去初三(一)班旁听。学期末就一起参加中考吧!”

“好的,苏校长。”

说完这些,苏群校长就取出几张学生登记表,让石海自己填写。听说石海还随身带着报名照,她又留下两张。

“好了,石海。你去财务科找黄老师,把这学期的学杂费补交一下。”

“?”

虽然有点意外,石海还是去了学校财务那里,交了12.6元的学杂费。拿到了一张收据。

由于教科书已经全部购买,所以书费就不用另外交了。

不过可以看出,这年代的学杂费确实十分昂贵,差不多就是普通家庭半个月的收入。如果家里有四、五个孩子,那么开销就会更大。如果是内地或者农村的低收入家庭?那就完全没办法,也只能挑出几个孩子放弃辍学了。

石海肯定不会在乎这区区十几块钱。他反而很感谢苏群校长。

如此一来,自己就能够跳两级,起码节省了两年时间。而且有了学生登记表和学杂费收据以后,更能够证明自己的“初中学历”。

里外里一计算,反而是赚大了!

然而石海没想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呢。

过了几天,薛卫民就找了过来,递给了一张学生证和一个信封:“海子,恭喜你啊?这是苏姨让我给你的。”

“哦?”

学生证倒没什么,但那个信封就有点奇怪了。石海打开一看,里面有180块钱?他大吃一惊:“卫民哥,这是什么钱?”

薛卫民苦笑着摇摇头:“给你的奖学金啊?草!我家的那几个,从来就没有拿到过这种奖励。真羡慕死我们了。唉——!”

“啊?”

在薛卫民的介绍中,石海就了解到,原来这笔钱就是——人民助学金。民间的俗称,一般都称之为“奖学金”。

原来在这个年代,国家还有个人民助学金制度。

其中大学生每月12元,师范类大学14元,专科16元,调干生32元。这应该都知道,就是后来所谓的——读大学有钱拿。调干生,就是干部身份进入大学进修的大学生。

但在实际上,这年代大学的学杂费也是很高的,尤其是书费同样十分昂贵。所以……勉强够学生的学习生活。想要反过来补贴家庭?这就有点夸张了。除非选择军警、地质、农牧林渔、煤炭、师范等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学杂费全免的。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高中生的30%,初中生的20%,同样能拿到人民助学金?你敢信?

高中生每月9.5元,初中生每月8.5元。同样能够拿钱的。所以那些贫寒学子,只要学习成绩足够好,从初中开始就不需要花钱。

所以对薛蓉蓉、王宣这些学渣来说,人民助学金就是一种传说。

另外还有中专(高中生)、中专(初中生)和技校,同样有人民助学金。

发现没有?后来某些地区,为什么会有千军万马考中专?宁愿不选择高中?

会不会这样,你们这破地方根本就没有中专(高中生)和技校?但绝不要怀疑帝都魔都的教育资源。

而在这里,石海就比较特殊,他走的就是工农子弟速成初级(高级)中学的渠道。同样能够拿到人民助学金。每月30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关于工农子弟速成中学,这是建国初期的特殊背景下,出现的某种特殊学校。后来随着初高中的慢慢普及,这类学校就关闭合并了。

就是通过一年的学习,学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