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里用煮豆燃萁,暗喻曹丕手足相残。
结果曹丕听了后,动了手足之情,眼中含泪,神色惭愧,最终没下手。
原本就是同胞兄弟,理应同气连枝,何必如此相煎?
或许曹丕是担心后人耻笑,为了保住声誉,安抚天下,就把曹植贬为永平侯。
曹植以自己超群才华逃过一劫。
虽然此时流露出曹植对曹丕非常不满。
另一面,由此也反映出封建统治内部斗争极其残酷,还有诗人艰难的处境,以及抑郁悲愤的思想感情。
曹植用豆比喻自己,用泣表达了受迫害的悲愤和痛苦。
第一二句,说了豆被蒸煮过程的惨痛和无尽折磨。
第三四句,点明了煮豆的燃料,却是让豆得以成长的茎竿。
茎竿在锅底使劲燃烧,导致锅里的豆承受无比煎熬,忍不住哀声痛哭。
茎竿燃烧,把跟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生生煮熟。
以此来比喻兄弟步步紧逼,手足相残,实在有违天理,于情理不容。
曹植脱口而出的七步诗,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最后又抒发了曹植心中的痛苦。
显然,已经在责问曹丕:
“你我本是同胞手足,为何要如此咄咄相逼?”
曹植用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点出了此时的主题。
“同根而生的豆萁和豆粒,为何要如此冷酷无情,欲致对方死地而后快?”
其中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千百年来,用来劝导手足相残的用语。
足以见得曹植这七步诗对后世的影响力极大。
诗里讽刺之中有内涵规劝提醒。
足以看出,曹植无比聪慧,衬托出曹丕残害手足的残酷。
此诗绝妙之处,在于比喻巧妙,寓意通畅。
豆萁和豆粒本是同根生,就像同胞兄弟,茎秆燃烧把豆粒煮得翻转。
用这个比喻手足相残,非常伤感。
听着如此饱含血泪,带着哽咽的控诉,如果还良心未泯,就会心中有愧,无法自拔。
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曹植应对敏捷,手段高明。
古往今来,人们常把这种超乎常人敏捷的创作实力,以及创造思维的高度称之为神思妙悟!
当然,这首诗在危机中而成,自然说不上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巧妙。
可七步诗,虽说救下曹植性命,却未能改善他的处境。
最终,一身才华无处可施展,才中年就郁郁而死。
可因为这首诗,千载世人都同情曹植,也骂
了曹丕千载。
可凡事都有两面,也有人猜想,曹植有错,曹丕故意放过他,知道曹植能力超凡,为救他而让他做七步诗。
后世也有人用本是同根生来比喻手足情深,更用此时来讥讽那些不爱惜手足之情的人。
其实曹植聪慧不止这七步诗,他的洛神赋成为流传千载的浪漫主义名作。
至于不知是否真的威胁了曹植,曹丕的,被称之粗鄙朴素,像是两人在对话。
而曹植则是好得不得了。
不过,有势力的名门望族都能理解曹丕为何心思重,恐惧曹植才华横溢,让父皇宠爱影响他的皇位。
只是,曹丕在政治斗争中获胜,坐上龙椅。
更多世人信奉成王败寇,只有极少数同情弱者,有点恻隐之心。
却也难保有人因为嫉妒。
毕竟千载以来有多少人怀才不遇?
所以曹植的遭遇让他们感同身受。
不过曹植兄弟也已经尘归尘土归土。
嬴政见了同根生,突然想起一些过往。
直到现在,手足之情根本不存在。
在嬴政看来,他那同父异母兄弟简直死有余辜,可这事终归有悖道德风尚。
无论是为自己还是正风气,生于皇族,永远都要直面这种事情。
别说是嬴政,就连所有时空的皇帝都
同样无比感慨,毕竟能有几人没有经历兄弟相残,就能坐上皇位,就连龙子龙孙,都会老调重弹。
仿佛对于皇帝而言,这是必须跨过去的门槛。
曹操深吸一口气,大怒,“来人,把曹丕打入大牢。”
没办法,毕竟这时的曹操更加宠爱曹植。
而那七步诗,更深得曹操喜爱。
而曹丕所作所为,让原本不是很喜欢曹丕的曹操,愈发愤怒。
他曹操还健在,如何能容忍兄弟相残的事情发生。
“空旷城墙上。”
“一把蒲扇。”
“如高山流水琴音。”
……
诸葛孔明坐在城墙上,谈笑风生,羽扇纶巾,一手弹琴,一手扶扇!
身边有两名兵卒在伺候茶水,透过大开的城门,隐约可见有百姓在清扫路面。
此刻,司马懿,集结大军正静默城墙下。
城墙上不时传来琴声。
司马懿神色凝重地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