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郡城,董建明下达军令,他和董建宏带五千人马留守城池,剩余三万人分成四路,赶往四大重县。
沈辰以司马侍身份统帅最西边的土城战事,下辖州军八千人,齐啸天和夏侯军两大校尉都在军中,这样的分派自然也合情合理,最东边的石口县则交由已经担任参薄的萧震统帅,部署兵力同样为八千人。
同时,中间的青峰和桃林两县亦各布置八千人马,这样的目的自是显而易见,在大战开始前,敌人的探子必定会收集战场前的信息,如果看到两县防守薄弱,必定会怀疑有诈,自然也会因此而改变策略。
只需拿捏住时机,在敌人进攻之前,将兵力从后方慢慢撤退便可以达到放弃中间两县而强化东西两县的策略目的。
自然,董建明留守郡城,那也是背水一战,毕竟对他而言,如今这战事已关系到一生前程,要么领军在前线打仗,要么就坐镇郡城。
这两个选择,显然后者要相对安全几分,毕竟他身为主帅,这要上了战场,那就是敌人击杀的头等目标,他本身修为又没有董建昌那么强,一个闪失那就得丢了性命。而郡城虽然只有五千人马,但是郡城经过重重加固,自然安全度要高些。
土城县里,大部分百姓早已撤离,少数留下来的也是舍不得故土家业者,在土城城北城墙之上,沈辰举目远眺,不时有探子从城外赶回,禀告所探查到的军情。
在沈辰背后,则是以齐啸天为首的齐家众将和以夏侯刚为首的夏侯家众将,而两大世家都和沈辰有着很深的结怨。
当初沈辰大闹步兵三大杀阵,对夏侯军更是不战而胜,令夏侯世家颜面大失,而沈辰从齐府闯出之事虽然消息被齐家人严密的封锁
了起来,未曾外传,但对齐家人而言,沈辰也是让齐府蒙羞之人。
两大世家诸人,尤其是夏侯军和齐鸣,那可都是一心想着报仇,哪知道沈辰却得了董建明的信任,如今一跃成为司马侍,虽然从官品上来说,远不及两大校尉,但权力却涉足八部,有董建明一纸军令,便可统率全军。
所以纵然夏侯军和齐鸣恨得牙痒痒,也唯有把气往肚子里吞,而私心里除了愤恨外,自然还有浓浓的嫉妒,这司马侍自然是个让人眼红之极的位置,却偏偏被这个毫无背景的小子给坐上去了。
只是两大世家诸将却也都知道这一场仗事关生死存亡,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蚱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纵然要对付沈辰,也绝不是在这个时候。
情报一波波的传来,关于四路敌军进军的消息不断更迭,而传这四路人马所行进的途径果和沈辰所勾画出来的路线大同小异,兵力也都是一万五千人左右。
待到最西路的敌人距离八面山还有三十里地的时候,沈辰下达了行军命令,除了县兵仍然留守在城池之上,大军开拔,直线北上,前往八面山方向。
八千大军浩浩荡荡而行,为了避免敌方探子发现迹象,因此大军偏离官道,略靠东部,也自然而然的在行军路上便更接近于在战略上放弃的青峰县。
自然这一点众武将都未觉得有什么异常,齐啸天自也以为身份尚未被识破。
一路行军,路上皆无行事,大战蔓延之地,百姓早已逃得远远的,而抵达十五里地,已然到达了一个分岔路口,朝西北方便是八面山方向,而朝东面则是青峰县。
沈辰竖手令大军驻步,尔后朝着东面一指道:“朝青峰县行进!”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众
将领都不由得一愣,而最受震惊的自是齐啸天,饶是他镇定,也忍不住问道:“大人若朝青峰县行进,岂非是和八面山背道而驰?”
沈辰深邃的一笑道:“今次我们就不去八面山了。”
“什么,不去八面山?大人你莫非把这军令当成儿戏,这八面山伏击之策可是沈大人你提出,更由代将军亲自下令。”齐啸天质问道。
见到齐啸天发难,夏侯刚也忍不住,大叫起来道:“这大战之策重在严密,更经过数日以来的侦察和安排,沈大人你这策略说变就变,莫不是拿我手下儿郎的性命开玩笑!”
本来夏侯家和齐家被沈辰带领,那都是憋了一肚子气,如今找到机会,哪还不发难,一人一口唾沫好似要淹死沈辰似的。
只是沈辰神色变都不变一下,一边勒马而行,一边说道:“诸位大人跟我过来,本官有一件秘事要告诉诸位。”
他策马朝前而行,两家武将互望了一眼,倒都跟了上去,自然,能够跟上去的都是两大世家中的嫡系一辈,非嫡系的都是有自知之名,站在原地不动,只是心里狐疑着这所谓的秘事又是什么。
待离大军有足够的距离的时候,沈辰便停下马来,尔后说道:“诸位可知为何董戎大人在吉安郡两战中连番惨败,损失严重?”
“这还用说,当然是董大人用兵不擅。”夏侯刚冷笑一声。
沈辰则声音一沉道:“董大人的两次大战策略我都详细分析过,在策略上而言确实并非完美,但值得人怀疑的是,青岚国恰恰找到其最大破绽之处,尤其是那场伏击战,就好象敌人事先得到情报一般。也就是说,我们军中必有奸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