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热瓦普(1 / 2)

沪风疆韵 琅翎宸 1050 字 17天前

乐队面前,人头攒动,很多游客在这里听歌、拍照。

为了避免乐队中关键的热瓦普被掩盖,除了贝斯之外,其他乐器都没有插电。

这就导致只有离乐队比较近的地方才能有较好的音乐视听效果。

至于贝斯,这个乐器的声音能被所有能出声的东西压下去,不得不插电。

热瓦普的音色确实很特别,非常抓人,浑厚,迷幻,充满诉说性,就像一个人在回忆过去。

“秋秋,我……”热瓦普的声音勾起了徐远风的回忆,他望着身边那个曾经最爱的人,缓缓开口,“对不起,我不该……”

“嗯?你说话大点声,这里声音太吵了,我听不清。”尹秋头也不抬地在手机上记录着这里的地址,为下一次的素材收集做准备。

“没什么,就是觉得这曲子真好听呀。”

徐远风也不知道尹秋是不是真的没听见,只好抬头望向舞台,望得出神。

“这个乐器叫什么?”尹秋抬头问徐远风。

“刚才他们介绍过了,好像是叫热瓦普。”徐远风扯着嗓子回答道。

“热瓦普……”尹秋嘴里重复着徐远风的话,同时在手机上打字。

这是独奏乐器,但放在乐队里的表现力依旧如此强悍。

尹秋一边阅读着网上查询到的信息,一边对这些演奏者心生钦佩。

要知道,独奏乐器想要融入到乐队中,不仅是对演奏者本身的考验,更是对整个乐队的考验——排练时需要解决谁当绿叶,谁当红花的问题,还要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许久后,两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古城。

“你是在考虑如何将这种乐器宣传出去吧。”见尹秋似乎心有所想,徐远风问道。

“怎么,你有方法?”尹秋反问。

“我可以利用ai技术,让ai学习这种乐器的声音,就算这个乐器的演奏技艺和制作工艺都失传了,我们也能通过ai来听到它的声音。”徐远风得意洋洋。

可在尹秋听来,却是有些离经叛道——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宣传,如何发扬这种乐器,而不是讨论如何保护。

诚然,徐远风的想法是正确的,如今的确有很多地方利用ai保存快要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算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只是现在新疆的传统乐器显然还没到这种程度,而尹秋所要做的,就是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二人回到住处后,便开始做起了各自的事情。

1201的测试已经步入正轨。阿克苏那边拿到了徐远风的新代码,逐步地解决了语音识别的大问题。刚才与尹秋的交流,也让徐远风动起了新的心思。

他先查阅了一些ai作曲的资料,又听了几首ai作曲的音乐。他发现,ai曲目多以电子音搭配各类效果器为主,初听可能觉得略有新意,听多了难免有些审美疲劳。

如果,“电子导游”1201能够收录当地的特色音乐,并现场为游客即兴作曲,岂不是整个ai领域的大突破?

这种技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甚至有些天方夜谭。不过,收集音乐样本,并在游客询问时自动播放已有的音乐难度并不高。至少对徐远风来说,比对着方言调整代码要更简单。

另外一边,尹秋正回味着热瓦普的音色,并思索——如何能让这种富有特色的声音穿透至全国各地呢?

这样想着想着,尹秋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刚到融媒体中心的尹秋就接到了开会的通知。

昨天去乌鲁木齐开会的江主任回来了,他需要向各位传达一下会议精神。

大会结束后,江主任向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目的是什么?

江主任告诉大家,旅游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在实体之上。通过当地优秀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提高当地收入,再用当地收入做好基建,发展实体经济,哺育优质企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实现富裕。

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现在的“人造景点”过多,而这些“人造景点”一不能带来就业,二不能吸引游客,只是被一些房地产商拿来当做噱头,导致地方经济脱实向虚。

虽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并无这种情况,但该开的会,该提的醒一个也不能少。

会后,江主任将尹秋和张饶二人留下,讨论融媒体中心帮助地方企业带货方案的细节。

方案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具体实施的方法,却有着很大的分歧。

江主任希望能够由中心负责直播——这样能保证整个直播过程不出岔子;而张饶觉得,公务人员直播带货会引发舆情,不如将整个直播过程外包给当地运营公司;尹秋则坚决反对外包,在她看来,再加一个外包无疑会加大协调难度。

三人各执一词,讨论得非常激烈,直到江主任灵机一动——由融媒体中心负责直播,让企业自己找人出镜,介绍商品。

这样,既能避免协调沟通的问题,也能保证直播过程的稳定,更不必担忧公职人员出镜带货会不会引发舆情问题。

“主任可真是思虑周全呀!”张饶竖起大拇指夸赞起江主任来。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