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这歌手又出新歌了?
一打开链接,熟悉的旋律响起,瞬间抓住了大家的耳朵。
“真好听,得赶紧分享给朋友们。”
这样的场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新歌《青花谣》就这样借由手机在大家之间快速流传。
早晨七点半,上班的人群中,不论是在公交车还是地铁里,大家都会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刷刷社交媒体。
“听说了吗?李天尧的新歌《青花谣》,超好听的。”
“真的吗?我也要去听听。”
信息如同水面的波纹般一圈圈扩散,《青花谣》的热度随之高涨。
到了八点,更多的人通过不同的平台发现了这首歌。
在微博上,“青花谣”这个话题迅速升温,不久便登上了热搜榜,排在第三十七位。
评论区很快被网友们热情的留言填满。
“这首歌有浓浓的华夏风,我爱惨了。”
“满分十分,我愿意给十一分。”
“这是我听过的最完美的歌曲。”
“真是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这首歌,只能说是‘太棒了’。”
“去看看那个以批评严厉闻名的乐评人写了什么吧,他现在成了这首歌的铁粉呢!”
八点十分,话题升至第十二位;十五分钟内,它已经跃居第七。
到了8:20,话题热度飙升至榜首。
仿佛一颗炸弹在社交网络上爆炸,关于李天尧和《青花谣》的讨论迅速占据多个热搜位置,热度持续攀升。
短短几分钟,这些话题就全部挤进了前十名。
媒体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始转发、报道、编辑视频。
不到十分钟,数十家媒体就开始制作与李天尧及其《青花谣》相关的文章、新闻和视频。
然而,最直接从这波流量中受益的不是这些新闻平台,而是一位著名的乐评人——冉卫。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那篇关于《青花谣》的长篇评论特别引人注目。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虽然包含了个人看法,但对于《青花谣》的音乐和歌词的剖析相当准确。”
“不愧是我喜欢的乐评人,他似乎不再是那个总是尖酸刻薄的人,反而变成了李天尧的超级粉丝。”
“《青花谣》确实很出色,这篇文章也写得很棒!”
“以前对你的评论有些抵触,但现在看来,你的确是个高手,至少这次的评论让我心悦诚服。”
冉卫的专业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的批评不再那么难以接受,反而展现出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结果,冉卫的微博粉丝数量从五百万猛增到九百多万。
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短短几小时,冉卫便成了微博上的风云人物。
他的那篇充满敬意的长文,竟然赢得了数万网友的心,赞赏金额更是突破了四十万。
尽管微博上的乐评人也能收到打赏,但之前最高的记录也不过五六万,而且那是几个月积累下来的成果。
对于多数乐评人而言,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广告和推广歌曲,而不是网友的赞赏。
像冉卫这样,单凭一篇文章就能赚到四十多万,这在行业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此时的冉卫并未将心思放在收入上。
他注意到了李天尧的微博粉丝数从一千多万猛增至两千两百万。
那条宣传贴下的评论已经超过四百万条,转发量也达到了一百七十多万次。
评论区里尽是赞美之词。
看到这些,有些疲倦的冉卫几乎要被感动得落泪。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特色歌曲,大夏的音乐圈也要迎来新篇章了。”
“李天尧,愿你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带领大夏的歌迷们走出对外国偶像的盲目追捧。”
这一刻,冉卫更加坚信,《青花谣》绝对是一首划时代的作品。
极度疲惫的他踉跄着回到床上,沉沉睡去。
而那些被冉卫深夜打扰的同行们,此刻的心情却各不相同。
有的人因为激动几乎无法入睡。
在冉卫的推动下,他们提前欣赏了李天尧的新歌《青花谣》,并在深夜撰写了评论。
醒来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粉丝暴增,文章的赞赏也颇为丰厚。
但也有人感到懊恼不已。
他们当初认为冉卫只是在胡闹,没有重视他的推荐。
等他们醒来,发现李天尧的新歌已经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波澜,热度远超以往。
上午十点左右,《青花谣》已经登上了各大音乐排行榜的首位。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所有人都在讨论李天尧和他的《青花谣》。
而这时,音乐界的前辈高松也在微博上分享了他的感受。
“半小时前,有位艺人朋友向我推荐了《青花谣》。
听完后,我简直惊呆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啊,歌还能这样写?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我只能感叹,这位艺术家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高松,出生在魔都,毕业于大夏最著名的魔都大学,不仅是一位音乐家,还身兼导演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