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战事酝酿(求订阅求月票)(6 / 7)

雄伟的长城关墙,就如同一条巨龙般趴伏在天地间,将草原和汉地,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

这座长城,也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分界线。

数千年来,两个文明围绕着这条分界线不断的厮杀着,无数儿郎怀着保家卫国的热忱,将鲜血泼洒在了长城之上。

所谓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所指的也是,如果没到长城上泼洒过热血,抗击过外虏,那就不是好汉。

而不是后世人所理解的,没到长城旅游过就不是好汉!

旅游这玩意,和好汉不好汉的实在扯不上关系。

如果中原王朝衰弱,那长城就是中原王朝保家卫国的关隘。

可若是中原王朝强盛,那这条长城更像是一座巨大的前进基地。

中原王朝的屡次北伐,这条长城都发挥出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现如今,他朱宏煜也要依靠长城,发动北伐了。

看着关外那枯黄中略带嫩绿之色的原野,威风拂过,令人不知不觉间便心胸开阔。

朱宏煜没在宣府待多长时间,在稍作修整之后,御驾便继续向着大同而去。

随行的人员中,多了一部分从宣府镇抽调出来的精骑和各种物资。

随着皇帝抵达九边,圣旨也是不断的传递。

一队队精骑,数不清的物资,正在从九边各处,向着皇帝所在的大同镇集结。

大明光复八年二月初,朱宏煜的御驾抵达了大同镇。

随着时间流逝,气温明显回升,北地也已经初显暖意。

尤其是白天的时候,太阳直射之下,温度能到达十来二十度,已经很暖和。

与此同时,朱宏煜也是接到了北边的哨探送回来的消息。

罗刹人和蒙古人勾结在一起了!

罗刹人派出的军队也是抵达了哈拉和林,并开始准备随同蒙古骑兵一起南下。

……

在朱宏煜的御驾抵达大同镇的同时,哈拉和林方面的蒙古人也是动了。

额日德木带着漠北诸部开拔南下!

在南下途中,漠南诸部,漠西诸部也是开始向着他合兵

额日德木手头的军队也是从加上尹万诺维奇所部之后的七万人,迅速突破了十万大关,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如果按照现在这个趋势继续增长下去的话,额日德木手头的兵力数字在战前或许能推到十五万。

甚至二十万也不是没可能。

只是唯一的问题是,随着兵力的不断叠加,额日德木所面临的后勤压力更大了。

大家将军队汇聚起来,除去准备要和大明开战,抱团取暖之外,普遍都怀着要吃大户的心思。

现在正是早春,各部的日子都不好过。

可没有人会赶着自己部落的牛羊来参加联军,来给联军做贡献。

大家都想着要吃额日德木这个大户呢!

这段时间以来,额日德木看着自己部落的牛羊不断的减少,简直就是欲哭无泪。

就凭蒙古大军现在的这个后勤消耗速度,大明其实完全不需要发动北伐,只需要紧守关隘。

等个两三个月,蒙古人的联军就要吃光后勤,不战自溃了。

只是很可惜,大明此次北伐所想要的并非击溃蒙古人的联军。

而是要主动出击,犁庭扫穴般的扫平整个草原,让大明的旗帜重新飘扬在草原之上。

大明如果想要达成这个目的,蒙古人聚在一起,反而是正中下怀。

否则的话,一但蒙古人散开,跑的草原上到处都是。

大明才会真的感到棘手。

那特么都没办法抓!

要知道,对中原王朝来说,北伐草原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战争本身。

而是如何找到敌人!

现在蒙古人自己组成联军南下了,这不是撞枪口上了吗?

朱宏煜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

如果不是实在不合适,朱宏煜都想主动给额日德木提供一批粮草,让他尽力召集更多的兵力,以方便他朱宏煜将其一网打尽的了。

……

随着各部兵马的不断汇聚,大同镇的战争氛围也是越来越浓郁。

大明光复八年三月初,明军这边的各部兵马终于汇集完毕。

核验各部兵员之后,哪怕是刨除禁卫军的两万人,大同镇现在都有九边精兵十万。

全部都是骑兵!

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精骑。

十二万大军汇聚大同,连带着为大军运输辎重的民夫和驮马,整个大同镇显得无比的拥挤。

朱宏煜在得知南下的蒙古人前锋已经抵达归化城之后,也是传下了圣旨。

大军出塞!

一面面旌旗整齐排列,从大同城内鱼贯而出。

数不清的旌旗几乎要遮蔽整个天空。

一队队明军精骑从大同城内开出,马蹄践踏的大地轰鸣不止。

仿佛天地都位置恐惧!

阳光照射下来,这些明军精骑身上的盔甲闪烁着寒光。

哪怕还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一股子铺面而来的杀伐气。

紧接其后,一面巨大织金龙纛缓缓行驶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