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十三娘精致的小脸儿上,瞬间便迸出了笑意,欢喜地道:“嗯,父亲尝了就知道了,一定不咸的。”
桓道非不由又笑了起来,满是慈爱的目光拢在女儿的身上。
书房明间儿极是阔朗,比寻常人家的明间大了一倍不止,那迎门的大案乃多年玄木所制,朴拙端厚,十分大气。
十三娘对此处似是并不陌生,进屋之后,也不叫小厮上前,便扶着桓道非去了西次间儿,先去一旁的盆架处,拿水将一方洁净的白细布巾打湿了,呈予桓道非洗手净面,又将座椅拖到了桓道非平素最喜欢的那个位置,请他坐下,最后方呈上了莲子汤。
桓道非笑吟吟地享受着女儿的服侍,面上带着真切的欣悦,将布巾搁在一旁,拿汤匙舀了一勺莲子汤,细细品了一会,方笑道:“果然很好喝,阿蓁的手艺很好。”
他最近正是心火大,这莲子汤甘甜可口,微带着一丝清苦,于他正合宜。一碗甜汤下去,竟是通体舒泰。
放下了汤盏后,桓道非便笑看着桓十三娘道:“果然很好,阿爷喝了这汤,身上都有力气了。”
十三娘听了这话,便又有些羞赧起来,红着脸道:“父亲若是不嫌弃,女儿愿意每天都为父亲端一碗甜汤来的。”
“那怎么成?”桓道非立时摇头,面上的笑意越发温和,“吾儿是要嫁去大族做宗妇的,这些小道略知一二也就罢了,万不可沉迷于此,还是以读书明理为上。”
“好的,父亲。”十三娘弱声应道,娇脆的面容上,笑容渐渐地淡了下去,微有些失落地低下了头,呐呐地道:“女儿知晓的,女儿读的书还是少,比不得四姊她们学识渊博。”
见她一下子像霜打了的茄子似地蔫了,桓道非方才觉出,自己的话似是正说在女儿的心事上,倒是有些不忍,便和声道:“阿蓁会做甜汤也很好,过几日再给阿爷做一碗来。至于读书,你很聪颖,夫子都说你学得很快。”
这话有着极浓的安抚意味,十三娘的面上便又有了笑容,用力地点头道:“是,阿蓁记下了。”
桓道非对这个女儿似是颇为疼爱,此时便和声道:“阿蓁也不要太累了,你身子还没好透,仍旧要小心些才是。”
“我都快好了呢。”十三娘说道,一面便将眼睛瞄去了书案,眼底流露出渴盼的神情。
那书案上放着石榴笺,却是桓道非刚才放在那里的。
见她盯着那请笺瞧个没完,脸上满是向往,桓道非的眸中便显出了几分心疼,柔声道:“阿蓁这次还是先歇在家里吧,好不好?你身子弱,医说还要再养养才好。等你大好了,为父……不,当是阿母自会带你去各处游玩一番的,那玄都观的枫叶就很美,今年秋天你便可去赏玩了。”
听了他的话,十三娘的眼睛顿时就亮了,欣喜地道:“父亲这话可做得数?”
“自是做数的。”桓道非笑道,面上满是慈爱,“等你大好了,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尽可以告诉家里人,为父一会再跟你几个兄长说说,叫他们带你各处玩去便是。”
十三娘欢喜得小脸儿都红了,眼中闪出明亮的光彩,原本看着有些细弱的模样,在这一刻也变得鲜活灵动了起来,欢喜地点头道:“阿蓁听父亲的。”
对于这个乖巧的女儿,桓道非看来很是满意,此时便笑着点头不语。
见他的神情比方才进门时缓和了好些,十三娘便也没再多待,再说笑了两句,便辞出了门外。
出得门来,外头的天空似有些阴,阳光不像正午时那样火辣,地上的树影模糊成了一团。
从跨院儿出来,往东穿过一条曲折的回廊,便是一条白石铺成的十字甬路。十三娘缓缓行至那十字路交叉的地方,便沉吟地停下了脚步。
她身后的使女便上前来,殷勤相问:“女郎想要去哪里呢?”
十三娘向她笑了笑,柔声道:“去四兄那里吧,我也好几天没见他了。”说着她似是有些感伤起来,微低了头道:“长兄总不爱与我说话,二兄和三兄也忙,也只有四兄还愿意理我一理。”
那使女忙陪笑道:“大郎君素来就是话少的,就在郎主面前,大郎君也是轻易不开口。二郎君和三郎君最近正忙着读书温课,准备参加今年的评议,也就没空儿了。其实几位郎君都很喜欢女郎的。”
“是么?”十三娘的脸上划过了一丝忧愁,眉心微蹙着,“沁梅,你不是在哄我罢?我知道,我……在外头呆了好多年,又是一直……在偏僻的地方长大的,长兄他们大约是觉得我……不够出色罢。”
说到这里时,她已是愀然不乐,怅怅地望着身旁的一棵梨树,眸中闪过晶莹的水光,长叹了一口气。
纤弱美丽的少女,立在满树青翠之下颦眉轻泣,似一幅画卷般动人。
那叫沁梅的使女满脸疼惜地看着她,柔声劝道:“女郎别又哭了。医都说了,女郎身子娇弱,最忌忧心苦闷,要时常笑着才好呢。夫人和郎主也喜欢女郎常常笑着的。”
十三娘被她一语提醒,忙提起锦巾来拭泪,一面便露出个苦涩的笑来,道:“瞧我,时常就会忘了这事儿,多得你常提醒着我。”
见她仍旧面带忧色,沁梅便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