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反对无效(1 / 2)

刘定此前劳民伤财新修的王府官邸坐落在成县,是整个巴蜀的核心。

说是王府官邸已经不恰当,现在叫朝阳城。

朝阳城宫殿群占地面积广袤,围墙高大厚实,绵延数里,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将整个宫殿紧紧环抱其中。

花园,庭院,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宫殿建筑映入眼帘。

萧九尧自然知道北离的皇宫什么样,一眼看过去,这就是个缩小版的皇宫。

由此可见当初刘定的野心,萧九尧已经是蜀王,自然不能如往常那般随意出入。

萧家人已经搬进了朝阳城,萧九尧让张齐然的家眷,以及一些蜀地将领的家眷也住到了朝阳城外围。

萧九尧如今办公也全在这里,如今已经需要每日朝会了,刚刚继位的他丝毫不敢松懈。

萧九尧拿着夏国弄出来的地图和蜀地舆图对比,山川河流有些细微不同,但大体是一样的。

这日朝会,终于有人提出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干旱,问要如何应对。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或者会不会来。

萧九尧已经派人去寻玄风道长,希望他能多给一些指点。

但广积粮总是没错的。

蜀地眼下已经有了两季稻,下半年计划投入足够多的百姓开垦播种。

因为众多官员都见过了干旱惨烈的画面,一时间政令的推行无比的顺畅。

萧九尧从夏国学习到很多方法,开始寻人去蜀地找铁矿和煤矿。

蜀地山脉多,各类资源丰富。

找到铁矿和煤矿可以抓紧时间铸造武器铠甲。

在此之前,云昭月已经在夏国预定了数十万将士的盔甲兵器。

眼下萧九尧能出口成金了,这些事情终于可以安排起来了。

云昭月买了成吨的水泥到蜀地,萧九尧用于加固城墙。

眼下蜀地的城墙用的是糯米浆粘连,用上水泥,会更坚固。

萧九尧每日政务繁忙,不便在路上奔波,送货的事情云昭月主动揽了过来。

也是为了方便将来萧九尧能从空间快速到达一些地方。

云昭月今日一身劲装打扮,看上去干净利落。

萧九尧派了十来个亲卫跟着她,“一路小心,看好了地方就叫我过去看看。”

云昭月无奈嗔怪道:“知道了。你已经说了不下十遍了。”

萧九尧没有丝毫不耐烦,转头又叮嘱亲卫:“切不可有任何疏忽大意,你们的首要职责便是保护好云姑娘的安全。”

一众亲卫低头应诺,谁都能看出来萧九尧有多紧张云昭月。

萧九尧在旁人面前总是冷峻威严,不怒自威,令人心生敬畏。

在自己面前就像是个啰嗦的小老头,总是唠唠叨叨地反复叮嘱着各种事情。

云昭月只觉得心头暖暖的。

看着云昭月上了马车,一行人离开后,萧就要转身回了文华殿处理政务。

谁懂啊,自从做了这个蜀王后,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好在手下这帮大臣还算懂事,没有哪个想不开非要来触霉头的。

萧九尧将张济和宁成也调了过来,他们也终于回到了正确的位置上。

蜀地本自有一套政权架构,但萧九尧参考北方政权统一设立了六部。

后六部运转正常,又逐步设立了督察院这样的监察机构。

宁成顺利进入了户部任职户部侍郎。

他本就曾在户部任职,又加之在江县长期协理财权的卓越表现,对蜀地的财政状况,经济脉络以及民生需求早已熟稔于心。

如今在户部,他更是如鱼得水,迅速成为户部的中流砥柱。

张济这边回了翰林院,蜀地原本没有这个机构,萧九尧新设的。

这个世界的现状就是,知识只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

萧九尧要打破他们这样的想法,并非开了智的百姓就会有不轨之心。

人心的善恶与走向,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他设立翰林院,旨在汇聚天下饱学之士,让他们在此潜心钻研学问,编纂典籍,培育后进,从而将知识的火种播撒至蜀地的每一个角落。

有些事情,一旦决定去做,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张济此前教学的崇文书院也被纳入了国子学。

崇文书院广纳学子,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志于学,皆可入院聆听教诲。

崇文书院不仅传授经史子集等传统经典,还注重引入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如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药算术等,力求培养出能够为蜀地建设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

张济和宁成站在那巍峨的宫城楼阁之下,望着眼前这一片在萧九尧治理下日渐繁荣的蜀地景象,心中皆是感慨万千。

彼时萧九尧暗示两人皆有未来时,两人听来,多少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不过是美好的畅想罢了。

如今竟被萧九尧一步一步地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就,呈现在众人眼前。

萧九尧继任以后,才发现刘定沉迷享乐,百废待兴,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急需各类专业人才来助力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