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李家寨1127年的第一场雪(1 / 2)

公元1127年冬,南宋军队在韩世忠的带领下一路沿着徐州往北边打来,金军大部退守黄河北岸。

鹤壁南边的淇县浚县也成了双方交战的战场,随着前线军情吃紧,镇南王那边的粮食订单也予以增多。不过镇南王人品还是可以的,每次都会送来黄金作为购买粮食的资金,最关键的他们害怕李振给他们断供,那就算是他们拿着再多的黄金也买不来这么多的粮食。

此时的汤阴县城正迎来了第一场大雪,李振望着窗子外边鹅毛大雪,对身后的岳鹏说。

“去将仓库内准备的煤球炉子给县城内的百姓发下去,除此外每家再分下去三节烟筒和一百块蜂窝煤。”

这蜂窝煤是李振最近刚弄出来的新东西,他通过后世公司从一家早已停产的工厂内购买了大量的库存,价格更是以一个五块钱买下的。

本来李振想趁着这个冬天大赚一笔的,但是考虑到如今百姓的生存问题,他决定免费发放。

至于煤球就更好解决了,汤阴城北边就是一个露天煤矿,李振命人开采出来后混合上黄泥制作成蜂窝煤。这样一来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除此外,李振还命人排查汤阴城内的贫困户,给他们送去了过冬的粮食和棉衣,相信加上煤炉进行取暖这个冬天应该能熬过去。

里老万家的儿子被金人抓去当兵了,如今生死未知。家中就只剩下他和老伴两人相依为命,家中的粮食更是早就没有了,这些日子全靠着周围邻居们的接济。

看到衙役们送来粮食棉衣和取暖的煤炉,里老万感动得痛哭流涕。

“呜呜呜...感谢县太爷的恩赐,我里老万下辈子就算是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他的恩情。”

岳鹏扶起了跪在地上的里老万:“老汉,地上凉赶紧起来。不光你们家有,整个汤阴城每家每户都发了,有了这个煤炉子,冬天就不怕了。”

除了汤阴城,李家寨此时也停止了一切活动,人们都蹲在各自家中,几人一伙靠着火炉吃着土豆地瓜。

李振骑着马一边观赏着沿途雪景,一边朝着山寨走去。

“大头领回来了!”

很快李家寨的大家伙都出门了,他们已经许久未见李振了,虽然知道李振如今是汤阴县令,但他们还是热情地称呼他为大头领。

赵缨络此时也穿着棉衣停着大肚子站在寨门口等着,见到赵缨络后,李振立即从马上跳了下来,快步跑到跟前。

“天这么冷,你出来作甚?赶紧回屋去,你身子不方便。”

赵缨络用暖热乎的手抚摸着李振的脸庞:“无妨的,我小心着呢。”

李振冲旁边的两个丫鬟训斥道:“没有眼力见,还不赶紧扶着夫人回屋去。”

“行了,她们不让我出来,是我自己非要出来的,就别埋怨人家了。”

看到李振夫妻两个卿卿我我,众人也不好再多打扰,纷纷散去了。

负责管理食堂的王大嫂(原先的张寡妇)见李振回来了,急忙命人杀猪宰羊,晚上食堂进行加餐。

如今李家寨的肉食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养的猪牛羊等各种畜生,光是养鸡场就建了三个,完全能够满足整个山寨的需求。

山寨中的人们如今有了五六万人的规模,但是大部分都在外寨,内寨还是只有一千人左右的规模,这一千人就是刚开始的那些骨干人员。

食堂也只有内寨才设置,外寨除了军营外,百姓都是各自开伙做饭,他们靠着每个月一结算的积分制度,到合作社换取粮食和各种生活物资。

等李振安抚好赵缨络后,他径直朝着食堂方向走去,此时大家都在食堂内等着他的到来。

雪已经下大了,深度足有成年人膝盖的位置,寨子中专门有人清扫积雪,所以不用担心走路出行问题。

见李振来了,王长刀赶紧将烫热的白酒给倒上:“大头领,趁热先来上一口暖暖身子。”

李振一口将杯中滚烫的酒下肚,顿时间感觉到一阵舒适感。

此时李家寨的几个大小头领都到期了,就连负责忆江南的钱大壮也赶了回来,今天也算是李家寨的一次大聚会。

李振清了清嗓子:“诸位这一年来都辛苦了!正是有了大家的辛苦付出,我们李家寨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如今我们做到了人人有饭吃,天冷有衣穿,算是过上了富足安乐的生活。但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宋金两国交战已经打到了我们的南边,照着这个势头,很可能我们这里也会被战火波及,这也是为什么将你们大家召集起来的原因。我们得做好防守的准备,不光是防宋军,更是要防金军,他们这些人嗜杀成性,一旦让他们知道了我们山寨的情况,恐怕我们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岳鹰有些不服气地说:“大头领我们不怕,大不了和他们干就是了。”

李振朝着岳鹰笑了笑,继续说:“如今我们李家寨加上汤阴县合起来才有八千人,而且大部分都还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如果正面硬抗恐怕吃亏的会是我们,所以我们还是要以防守为主。”

岳鹏:“大头领说得对,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得加强山寨的各处防守,断绝和外边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