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热销(1 / 1)

李母拿着帕子,几乎是一分一厘地检查每一处地方,生怕有哪里疏漏了,到时候把自家孩子的皮肤给刮破了。

但就以她这么细致的检查,这小推车上上下下,除了被她检查出一些灰尘以外,竟然丝毫没有任何问题。

车身的竹篾和木条都打磨得非常光滑,上面上了一层的清漆,触手非常舒服。

每一个关节的锁钮都非常坚固,且都藏在非常隐秘的地方,有几个连接处的锁钮和钉子实在是没办法藏起来,就用软布包裹起来,哪怕是李母用力用手撞上去,也丝毫不会觉得疼。

李母以前也是机械厂的工人,深知要关注到这个细节的地方有多不容易。

一个县里的家具厂就能做到这种细致程度。

偏偏还不贵,还不要工业票!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刚好要去买菜,李母直接就把几个孩子抱到了小推车里面,然后推着小车就准备去买菜。

江安市里日常订晚报的家庭不算少,看到那篇文章的人更不少。

但李母却是最先拿到小推车,还直接拿出来用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老人带着孩子出门不少见,但一下子带这么多看着才一两岁的孩子出门,竟然还拿一个小推车装着走,可就不多见了。

这一路上,可算是吸引了不少过路人的注意力。

李家这群小孩都是人来疯的性子。

越是被这么多人看着,就越是兴奋。

四个小孩儿也就那么点大,愣是扒拉着小推车的四边栏杆,各种摇晃跺脚,要不是身高都还没有栏杆高,那是恨不得直接翻出去的节奏。

但即便是还没有翻出去,四个小孩儿也是实打实把小推车的底座跺得“砰砰”作响。

这一幕,看得连路过的陌生人都心惊肉跳。

推车的李母却非常淡定。

这模样,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嘀咕:“这是亲奶奶吗?”

但就是在大家诧异又担忧的眼神注视下,这看着平平无奇的小推车竟然就这么安安稳稳地挺了一路。

不管孩子们在车里如何闹腾,这小车就跟车里没人一样,连一点嘎吱嘎吱的声音都没发出来。

这一下,可算是把大家惊呆了。

这哪来的车,这么稳当?!

不少没看过报纸的人忍不住眼睛一亮。

等看到李母买了菜,把扶手一边的袋子撑开,就这么把菜都放进去的时候,更是直接就有人上前跟李母打听去了。

这小推车好啊,能装孩子也能装米粮肉菜,空间大,底盘稳,买了菜,不光不用拎着了,孩子们还碰不到,又好用又安全。

连家属院里本来还说李母是浪费钱的邻居都心动了。

“李姐,买菜回来啊?这就是你之前说的那个晚报上的小推车啊?看着还挺好用,多少钱啊?”

李母笑得合不拢嘴:“不贵,几块钱的事儿,还不要工业票,我家也就是孩子太多了,要不然也实在是用不着。”

说完,摆摆手就回家去了。

留下院子里一众邻居,有不为所动的,有心动却在犹豫的,也有被刺激到的。

住家属院的好处挺多,坏处也不少。

其中一个坏处就是,大家都是机械厂的工人,各自家里每个月是多少工资多少收入,你家今天新添了什么东西,我家今天给家里人做的什么菜,简直一目了然。

有不把这些对比放在心上的,自然就有心里过不去的。

都是一样的收入,一样的大家庭,凭啥你能顿顿吃肉,我就只能吃糠咽菜?

你家的孩子能坐小推车每天出门玩儿,又安全又舒服,我家的孩子就只能拿一根绳拴在家里,尤其是有些家里还比李家收入更高的家庭,更是被刺激到了。

人群中就有人嘀嘀咕咕:“还几块钱的事儿,看不起谁啊!”

心里已经暗自决定,一会儿自己也要去买一辆,当谁买不起似的!

跟李母有类似情况的还有不少人,分布在江安市和下属的各个县级市里。

就连姜琴自己都没想到,她只是写了一篇文章,初衷只是想尽一份力。

她原想的是,哪怕能给家具厂带来几份单子也是好的。

谁能想到,从第一天连跑三趟送货,还有两个供销社主动提出代销开始,家具厂的忙碌就没停下来过。

甚至在之后连县里的百货商店都打电话到公社来提出代销。

虽然最后因为百货商店代销的摊位费用太高而没能成功,但也足以可见家具厂产品的热销程度了。

以至于到后来,原本都说了不打算在近期再招人的顾丰都不得不又招了两个工人,和一个送货员。

要不然,家具厂的原本的三个工人恐怕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不光是姜琴自己没想到,村里也没人能想到,一篇文章的影响力范围会这么大,持续时间会这么长。

越是看到家具厂天天都在往各个供销社送货,大家对姜琴的夸赞和追捧就越是热烈,连之前还觉得姜琴结婚后就没下过地的村里老人,这会儿也对姜琴是满口的赞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