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在嘉山之败,河北局势岌岌可危之时,安禄山确实有过放弃洛阳的打算。】
【但带兵多年的安禄山,所想的却是,要集结陕郡之外的所有叛军,打回河北夺回常山。】
【然而,在安禄山正打算带领叛军欲渡过黄河杀回河北之时,唐玄宗李隆基,宰相杨国忠,以及哥舒翰三人联手,又给他送了一份大礼。】
金主完颜亮:“如果朕是此时的安禄山,恨不得抱着唐玄宗李隆基,狠狠的给他亲上几口。哈哈哈!!”
明仁宗朱高炽:“若是唐玄宗李隆基,没有冤杀高仙芝与封常清。”
“此时由高仙芝坐镇潼关,由在叛军身上吃过大亏的封常清出兵攻打陕郡,应该封常清不会再犯轻敌的错误了吧。”
“可惜,历史是不能重来的,潼关之败,有天意,亦有人为过错,现在也只能留下千古唏嘘”
唐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看来陛下,始终都是对吾宠恩有加啊!在吾岌岌可危之时,以给吾送上这份大礼。”
“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把大唐江山,禅位于吾,陛上就好好的当太上皇不好吗?何故如此折腾天下的百姓?”
【唐军的先锋大将虽然是王思礼,但整支先锋部队,都是由各路勤王而来的部队组成的,并且队伍的情况也极为复杂。】
【各支部队之中,都有自己的带队将军在负责指挥与协调,或是坚守潼关还好,只要负责自己坚守的区域即可。】
【但是出了潼关,他们各军之间的任务,就变得非常模糊了。】
【大唐的五万先锋大军,看似都是上过战场拼杀,有实战经验的军队,但是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之间的所产生的矛盾并不少。】
【现在突遭伏击,又被限制在窄小的地方里,王思礼的将令,根本就传达不到各路统军的将军之中,在这慌乱之中,就更难形成有效的指挥与调度了。】
【前军不敢冲,中军又进退不得,一时之间大唐的先头部队就被困住了。】
【因道路狭小,整支军队的队形又长,前军与后军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快捷,后军以为前中军在争抢战功,也急不可耐的往前冲,三军将士都欲要立功。】
【这就导致了整支大唐的先锋部队,前中后三军都拥挤在一起,被埋伏在两侧的叛军站在高处,无限的射杀。】
唐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哈哈哈,好!好!真是太好了!杀得好!”
“老子此时真的想要看看那哥舒翰,还有没有平日那副天下无敌,瞧不上老子的嘴脸?”
“一个半身不遂的老家伙,真以为他能天下无敌了?”
汉楚王韩信:“到达潼关数个月的时间,居然连军队都没能治理好?”
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哥舒翰,到达潼关之时,就已经看到了二十万潼关大军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为何没能处理好各军之间存在的矛盾?”
“既然处理不好,为何又将他们全部归入到先锋部队之中?”
明太祖朱元璋:“这二十万潼关大军之中,有皇城禁卫军,有陇右军,有河西军等等,简直就是鱼龙混杂。”
“与安禄山带领的叛军相比,这潼关的二十万唐军,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
唐卫国公李靖:“这一波送完,长安还能保得住吗?大唐能保得住,都是老天在眷顾”
【早已埋伏多日的第二波叛军,也在这个时候,对由副将庞忠等率领十万白徒兵唐军,发起了攻击。】
【数十辆满载易燃草料的草车,被叛军在高处点燃之后,迅速的推了下来。】
【一时之间,数十辆烈火战车,直接冲进了十万大唐白徒兵当中,烈火滚滚,浓烟弥漫了整条狭长的通道上。】
【这个时候,不管是先锋唐军,还是十万大唐白徒兵,彻底的慌乱了,不断有人被自己人踩踏致死。】
【见火车冲来的战马,更是惊慌不已,它们放蹄奔走,四处冲撞,使混乱的场面,更加的混乱。】
【忽然东风骤起,将火势与浓烟吹得更盛。】
【而叛军崔乾佑,也在这个时候,发起了对唐军的总攻,埋伏多日的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
【杀声随大风而起,崔乾佑带领叛军两万的精锐骑兵,直接就杀进了唐军之中。】
【兵败如山倒,或许从大唐选择二十万大军,全军走出潼关起,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或者从宰相杨国忠,坚持他的速胜论,认为安禄山的叛军全是乌合之众时,就为潼关埋下了败局的定数。】
【又或者从唐玄宗李隆基,知道安禄山要从洛阳逃走,想活捉安禄山,想重塑他帝皇形象那一刻起,潼关的二十万大军,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唐太宗李世民颓然的坐在宝座上,喃喃的分析道:“潼关之败葬送了二十万大军,动摇的不仅仅是大唐王朝的根基那么简单”
但让唐太宗李世民,庆幸的是,这是发生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的事件。
对于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李隆基。
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就是大唐李氏皇族的不孝子孙,是李氏的罪人。
若不是唐玄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