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潜村,池沅和时燃早早起了床。
昨天到村里天都黑了,虽然地方政府给安排了太阳能路灯,但潜村这个季节是雨季,白天几乎很少有太阳,所以昨晚村子里的路灯很昏暗,池沅他们也没看清村子的情况。
池沅和时燃到了屋子外头,正碰上已经从田里割了草回来的钱姨。
钱姨笑道:“时总和池总是咱们村子里的福星,这儿已经十天半个月没见太阳了,你们一来,今天就大晴天咧!”
池沅被夸得不好意思,忙上去帮钱姨忙:“钱姨,我帮你。”
“不用!”钱姨晃了晃身体躲了过去,“哪儿能让您来,这都是些粗活。”
池沅笑笑,顺手就帮钱姨将草堆摊开晒太阳:“钱姨,您可别小看我哩,我经常上山采药的。”
钱姨诧异:“没想到池总这么能吃苦。对了,我家老头子天没亮就出去了,让我知会你们一声,等他回来就带你们去学校看看。”
“不着急。”池沅点点头:“钱姨,我们住的那房间平时都是您和村长在住吧?我昨天瞅见收音机旁有张全家福。”
钱姨将草堆铺平在院子的地上,又去忙着把衣服被褥都拖出来晒晒太阳去去霉气,嘴里也不停:“是啊,还是我们送孩子去省城上大学的时候,都过去十来年了,路过一家照相馆孩子非要拍的,我们哪里有机会拍照哦,就那一次,拍得还挺好看。”
时燃没有打扰两位女士的谈话,发了个招呼说去村子里走走。
池沅和他挥挥手,继续和钱姨聊着:“您家孩子应该在省城落户了吧?”
“是啊,能有本事走出去,谁愿意在这儿吃苦呢。”钱姨叹了口气,“我们这村子用你们城里人的话说,是个适合养老的地方,可惜实在太偏僻,根本发展不起来,这些年政府贴补了不少,日子是比从前好多了,可孩子读书还是要去隔壁村子。”
“潜村人口少,都是留守儿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这四五十个留守儿童里,一半都读不起书,虽然读书免费,可吃饭是要钱的啊,家里条件差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上山砍柴割猪草,自己种田,再大点就会跑出去打工了。”
钱姨打开了话匣子:“我儿子啊,当初读书,每天四五点就起来,揣着两个白面馒头就披星戴月出了门,翻过潜山,还要再走个七八公里才能到隔壁村子的学校,夏天还好些,寒冬腊月也是一样地走,一直到考上了市里的高中,寄宿了,他的日子才好过点。”
“咱们一年到头种田,我家老头子拿点工资,全给孩子读书了,怕他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我们老两口每天就喝粥吃糊糊,也要让孩子填饱肚子啊。孩子争气,考上大学后勤工俭学,学费也不需要我们担心了,现在在省城扎了根,结婚生子了,日子也好过了。”
池沅疑惑:“你们为什么不跟孩子去省城生活呢?”
钱姨笑着摇摇头:“怎么走?孩子是提过,儿媳妇也不介意和我们两个老的一起住,但是我们放不下潜村啊,根在这儿,我们在有时候乡里乡亲很多事还能托一托、帮一帮,本来村子里年轻人就没几个了,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儿,我们再一走,他们的日子更加难过。”
“我回来了!”二人正聊着,村长背着一大麻袋的东西进了院子。
钱姨见状丢下手里的东西就去帮忙。
村长乐呵道:“你们聊啥呢?热火朝天的!”
钱姨笑笑:“没啥,聊聊家常,池总对咱们村子不了解嘛,我就随便讲讲。”
村长在钱姨的帮忙下把麻袋小心翼翼地放下,接着又扯开麻袋,原来是一麻袋的泡面和火腿肠。
看到池沅惊讶的表情,村长笑着解释:“池总,这是我儿子帮我网购的,我刚去邻村拖回来的。”
“你们,平时就吃这个?”池沅问道。
村长摇摇头:”不咧,村子里老人多,腿脚不方便的也多,我都是送给他们的,有时间去帮他们煮个粥煮个饭的,没时间就只能凑合一下,所以我经常会让儿子帮我网购点泡面啊,小面包啊之类的分给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嘞。”
池沅不用多问,这些肯定也是村长自掏腰包了。
时燃这时候也从外头转了一圈回来,陆汐汐和吴博这会儿才从各自的房间出来。
钱姨招呼着他们清粥小菜吃了早餐,一行人就拖着五个大行李箱朝着学校走去。
村长也是刚刚吃早饭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们四个人都只带了点随身换洗的物品,五个大行李箱里装的都是带给孩子们的礼物。
几人有说有笑地走到了学校门口。
望着学校大门边,崭新的牌匾上写着“潜村溯沅希望小学”,池沅有些泪目。
时燃搂住她,笑着说:“我觉得这里还差一个潜村溯沅公益中医院,你觉得呢?”
池沅看向时燃,又惊又喜:“你也这么想?”
时燃笑意渐浓:“一切听夫人的。”
门卫室突然跑出来一个小老头,他用力拉开校门的铁栅栏:“村长,您来怎么也不说一声?我好早些开门候着啊!”
村长冲他挥挥手:“老赵,这是给咱们潜村建小学的池总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