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儿子、儿媳八成是不愿意听的。
李林开口说道:“我从隔壁老太太门口过的时候可是看到不少枣核,那些不会是她吃的吧,她这种经常闹肚子的人明显是肠胃不好,年纪大了,再生吃那么多的红枣,不怕凉着肠胃闹肚子吗?”
“我好心好意的给她送了红枣!”徐氏说道:“她要怎么吃我就管不着了!”
李平安和秦淮茹都没有搭话。
聋老太太的事情他们夫妻两个懒得参合!
吃完饭,两人抱着孩子回来医院家属院小院儿。
刚刚到大门口就见陈雪茹在外面站着,她来找李平安还钱了,说是已经和惠仁堂签了合同,人家也爽快,一次性给了一千五百万,她想将李平安借给自己的钱还了。
秦淮茹从自行车上下来,抱着孩子开了大门。
几人进了小院儿以后陈雪茹就将李平安的六百万块钱给还了,她仔细的看了李业几眼,还说要给孩子做几身衣服。
现在陈雪茹做衣服的经验丰富的很,像李业这种小孩儿,不用测量她就知道该做多大尺寸的衣服。
“不用!”李平安说道:“我帮你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再说了,这钱你不是也没用几天吗?”
“要的,我一定会给孩子做的!”陈雪茹红着眼睛说道:“要不是你帮忙,我这段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要不是你,也许我煤气中毒的时候就没命了!”
秦淮茹害怕她越说越伤心,急忙扯开话题说要给她一点儿红枣。
陈雪茹也从悲伤的情绪当中解脱出来了,拿了一网兜红枣就要离开。
临走。
她深深的看了李平安一眼,仿佛要将他的模样刻在心里一般。
“陈姑娘真要给咱儿子做衣服啊?”秦淮茹问道。
“做就做吧!”李平安回答道:“拦不住,找个机会再补偿她吧!”
没几天的功夫陈雪茹就将孩子的衣服做好了。
依旧是李平安夫妻两个下班从四合院儿吃饭回来以后她将衣服送了过去。
一共做了六套衣服。
衣服、帽子、鞋什么的都有。
秦淮茹和她一起帮着孩子试了试,居然都合身。
除了这些。
陈雪茹还用给顾客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给孩子做了好些尿布。
“你这可是让我和婆婆省了太多的功夫了!”秦淮茹急忙感谢道。
天色不早了。
陈雪茹帮着孩子试过衣服之后就离开了。
李平安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了了,惠仁堂租到了小院儿就可以顺利的在前门大街开分店,慢慢的发展。
可没想到李成和王丽丽夫妻两个也来找李平安了,还是因为陈雪茹院子的事情来的。
他们夫妻两个找到医生办公室的时候李平安正好在呢。
李平安就问两人究竟有什么事儿,一会儿他还要去做手术,不能耽搁太长时间。
李成夫妻将李平安叫到办公室外面,两人彼此看了一眼,最后还是李成说道:“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这件事情要说明白可要多花费一点儿时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工作,这样吧,午饭的时候咱们找一家饭店边吃边聊,我将要说的都告诉你,帮不帮忙,怎么帮忙也都由你说了算!”
李平安点头答应。
李成两人离开以后李平安带着小露等人做了一台手术。
下班的时候。
李平安夫妻两个刚从医院大门口出来就碰到了李成和王丽丽。
得知他们有事情和李平安说,秦淮茹开口说道:“你们找个地方谈事情吧,我骑车回家吃饭!”
秦淮茹刚要走,王丽丽就拦住了,说是要让她一起去饭店吃点儿。
秦淮茹迟疑了一下便答应了。
几人在六院附近找了一家饭店。
李成夫妻两个点了一桌子的菜,等着上菜的时候秦淮茹到四合院儿说了一声,告诉徐氏她们有事儿不在家里吃饭了。
秦淮茹再回到饭店的时候饭菜刚好上齐。
一人一碗面条,好几个菜,还有两只烤鸭。
饭菜很丰富。
不过。
这也反应出李成所求之事不一般,李平安想要帮忙怕是不太好办。
不知道李成夫妻两个有什么事情求着丈夫,就连秦淮茹吃饭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他们提出连李平安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成也不矫情,直接将自己所求之事说了出来。
他们所求之事和陈雪茹的小院儿有关,和亿兆商店有关,还和一家叫长春堂的药堂有关。
要说起这个长春堂,来头可不小。
清乾隆年间,京城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为鲁地道士孙振兰,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
孙老道以经营自制消暑药“避瘟散”、“无极丹”为主,经多年的苦心经营积攒了些钱财。
乾隆六十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置了间铺房,挂上了“长春堂”的字号,形成了前店后厂(自制成药,加工药材和饮片),固定经营的方式,结束了游方郎中的生活。
民国初年,国力衰弱,列强军阀争战不已,洋货日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