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了,能高兴的起来吗?
刘海中很不以为然。
下班以后和阎埠贵在中院儿下棋,谈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却是撇撇嘴说道:“考上高中有什么好,就算是考上中专、大学又能如何?你看看我儿子,考上中专以后就觉得自己有出息了,说什么都不肯再回家,但愿傻柱的妹妹和我儿子刘光齐不一样,将来出息了还能回家!”
话匣子打开了。
刘海中就开始向阎埠贵抱怨,弄的阎埠贵患得患失的,甚至觉得自己儿子没考上高中,没能上中专、大学可能还是好事儿。
至少自己的几个孩子都在身边。
将来穷也好、富也罢,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扛。
两人下棋的地方本来就距离何家不远。
刘海中、阎埠贵两人说的话都被屋子里的柳眉听到了。
顿时。
她改变了主意,想着自己其实也是可以支持何雨水上高中甚至是上大学的。
如果真的和刘家大儿子一样,将来小姑子去上了中专、大学再也不回来了。
何家的所有的一切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如果自己能够再给何雨柱添个儿子,将来何家的一切都是自己儿子的,就算是添不了也是自己女儿何灵的。
想到这里。
柳眉对何雨水上学这件事情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慢慢变的支持了。
四年前。
米国做成功了首例肾脏移植手术,开创了器官移植的先河。
随着国内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也想要进行器官移植。
甚至。
连卫生局的某些领导也都心动了,决定选择几个医院作试点儿进行器官移植的研究。
六院老院长就在卫生局工作,他是最先得到消息的一批人之一,提前给李平安打电话,说是李平安手术技能不错,如果有意将六院建设成器官移植试点儿的话他可以帮忙争取一下。
李平安思索过后就拒绝了。
做肾脏移植他是没问题,但是手术做成功以后患者能存活吗?
李平安知道答案。
即便是做了肾移植手术,而且成功了,患者也活不了多久。
因为国内根本就没有器官移植之后有排异反应的概念,更不会有抗排异意识,仅仅是做了手术而已,患者怎么可能存活下去?
做为穿越者。
李平安知道他那个时空,国内第一例器官移植是肾脏移植,两年后在京城大学医院进行。
可惜。
因为没有做抗排异措施,患者只是存活了一个月左右,比没做手术强不了多少,就算是不做手术,说不定也能坚持一个月。
七十年代末的时候才报道第二例肾移植手术,不过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依旧不长。
器官移植技术到九十年代以后才慢慢有起色。
这个时候研究肾脏或者是其他器官移植太早了。
在没有解决排异药物之前,李平安是不愿意尝试的。
而且。
在这个时代。
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移植的器官太难了,想要做这种手术还要看机缘。
李平安可不想让医院挂一个器官移植试点医院的头衔,几年甚至是十几年都没有任何进展。
老院长也没有强求。
虽然李平安能够做一些心脏方面的手术,有能力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研究,但同时他也应该知道器官移植的难度。
如果他觉得有困难,就算是勉强让六院成为试点医院又能如何,还不是出不了成绩吗?
果然。
研究器官移植的任务落到了京城大大学医院、协和医院、魔都同济医院,湘雅医院等国内数一数二的医院头上。
不过。
即便是有卫生部门的支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只是进行理论研究而已。
找一个需要换器官的患者难。
找一个适合移植器官的死囚也不容易。
在当时情况下。
除了直系亲属以外怕是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器官移植给别人了。
如果亲人配型不成功,只能到监狱里找死刑犯。
器官移植的研究相当的艰难。
王丰年和林雯到区医院上班了。
区医院自然是不能和京城大学医院相比。
考察了两人的手术技能和医学理论知识就同意让两人创建手术小组了。
不过。
林雯最终还是放弃了。
她选择到内科去工作,平时主要工作就是坐诊,负责儿科、耳鼻喉科等方向,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做手术,也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儿科主要是治疗一些感冒发烧。
耳鼻喉科则是治疗一些相关炎症等,并不需要负太大的责任。
即便是在区医院,王丰年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人才,平平无奇。
这小子好胜心很强,一心想着要出人头地,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表现表现。
成为区医院以后这家医院的的确确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医生增加了不少。
护士也增加了不少。
要不然王丰年也不可能快速的进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