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矫诏(1 / 2)

为什么这么说?按说无缘无故让儿子死是不正常的,尤其是一国的继承人,始皇帝多年培养的公子,怎么又要查一查吧?

扶苏在接到圣旨时并没有犯什么杀身之错,但他以为圣旨代表着始皇帝的意志,因此他才会自杀而亡。

要知道公子扶苏可是始皇帝的长子,甚至长期以来也是当成继承人培养,始皇帝把他派到蒙恬军中历练,并不是放逐了他。但也正是因此没有跟着始皇帝一起巡视,导致始皇帝半路上去世扶苏不知道,也就给了有心人机会。

赵高之所以成功,说到底是他利用了皇权,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利用了扶苏对父皇的尊重,让他死于自杀之中,过后秦二世得意登基为帝,可没有几年就被逼着自杀而亡,而秦最终是两世而亡。

从矫诏事件中可以说明一件事,如果所谓的权力没有被监督,那么权力就会变成扼杀人的最佳工具,而掌握权势的人很容易就飘了,达成恶龙成就。

姜浩在活动时一边活动着,一边想着这些事情,等着活动完毕后拿出来一本史看的是有滋有味,现在的他觉得读史很好,便于他揣摩上位者的心思,这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但他必须好好学习。

他在等着自己的早饭来,虽然他也会做一些简单的饭,但家里这一次来都是有专门做饭的,因此姜浩就等着吃饭。

吃过早饭后就去找长兄的尸骨,这是姜浩做出来规划,反正现在的他就没有什么需要拜访的人,先找到长兄的尸骨再说。

就这么一边看着一边等候着,如今在去读书,就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其实史书上的记录就一定完全真实?

不一定,一般前一个朝代的历史往往是后一个朝代的人所撰写,这就出现了立场不同,史书上出现假历史的情况,甚至有可能抹黑。

即使如此也是可以从史书中学到很多东西,一个个皇帝、大臣们的作为,到底出现了什么事情,又是怎么应对,这都是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尤其是他在梦里学到很多很多东西,才会对如今姜家的情况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读史真的很好。

皇帝的做法被他看透,说到底是姜家在边城扎根了二十多年,对皇帝来说有些扎眼,而他派来的人一个个都没有取代姜父,更加让他感觉糟心。

而皇帝坐在宝座上越久,越是不愿意舍弃手里的权力,也变得更加疑心病发作,还会脑补,因为姜家已然犯了皇帝的大忌。

想到这里的姜浩愣了一下,不由叹了一口气,真的是没有想到姜家的情况已经很不妙,只怕姜家怎么小心翼翼,也让皇帝心里不怎么高兴。

这些年来姜家一直护卫着边城的上下,即使再怎么不想出名,还是会出名,皇族中人就是心眼很小的家伙,包括皇帝万岁爷,也是如此。

别看那些皇子一个个想要拉关系,但如果姜家长房有难,有人想要算计姜家的话,皇子们要不想要趁机捞到什么好处,要不想着施恩,反正没有真的为姜家的将来着想。

皇帝心里自然是起了疑心,作为皇帝就是疑心病最重的人,还擅长脑补,姜家真的让皇帝起了疑心,这就预示着姜家需要离开。

还不能让现在皇帝就想要除掉姜家,毕竟想要离开的姜父需要找寻适合的机会才能离开,再留下去只怕碍了皇帝的眼。

想到皇帝有可能干的事情,就让他感觉心寒,看看,现在就监视上了。虽然姜家没有想象中那么忠诚,但从来没有想过背叛皇帝。

显然皇帝不可能把姜家放在心上,在皇帝眼里姜家不过就是一好使的工具,坏了、丢了,再找一个就是。

这也是为什么长兄出事后会告诉小心皇帝的原因吧?果然,一旦成为人上人之后就往往忘记了本质,大家都是人。

姜浩在确定有人监视后就知道绝对是有人搅进长兄的死亡事件中,而最有可能的是皇帝的手下。

皇家人都是一些狠人,为了一把椅子可以什么都干,尤其是最后的胜利者——皇帝,更加是高高在上,他完全不会体察别人的想法。

本朝的皇帝恢复了殉葬制度,就连皇妃和王妃都有可能殉葬,更不要说什么臣子和臣子的家属,更不会放在心上,因此姜浩才会确定皇帝来监视自己。

其实姜浩猜对了很多,事实上除掉姜涵是初灵音出主意干的,为此她求皇子帮着她,只因为她告诉皇子自己想要当正妃,被迷昏了头的皇子被初灵音暗中提醒后。

等皇帝发现不对时什么都晚了,而后皇帝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可姜父自然不可能放弃找寻儿子,这让皇帝心里不怎么高兴。

皇帝实在是有些怕姜父发现其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曾经见识过异族人凶残的皇帝,对异族人有着足够的警惕。

这些年来异族虽然没有大动干戈,但还是时不时挑战一下朝廷,是姜父一直把那些挑衅打回去。

这也是为什么会特意在京城里赐给大将军府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拉拢姜父为他卖命,即使姜父几乎不在这里居住,也没有收回。

但这一次皇帝有些扼腕,就应该让姜父的儿女住在京城里,这样子就完全不怕他想要造反,有软肋在,还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