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衣食父母们,票票收藏追读搞起来,在这个看成绩时代!)
岳渊最终下了定论,不论造还是不造,作为文明领袖,这个责任他都必须得当。
制造说明书很快就被送到工程师手里,熟悉了一番制造说明书之后,中微子通讯器很快就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进入到零部件生产阶段。
说明书很详细,大到整体框架,小到一个芯片结构,全都有对应说明和详图吗。人类只需要按照制造说明依葫芦画瓢就可以了,但毕竟是高级文明的东西,人类纵然依葫芦画瓢,却依旧十分困难。
有许多说明书里的材料甚至闻所未闻,也不知道起什么作用。好在‘矿区巡逻员’似乎预见了这种情况,那些人类从未见过的材料结构,说明书里都有详细的合成步骤。
这些都还好说。
让人类懵逼的是核心部件,也就是发射与接收装置的基础功能部件与触发部件。
按说明书上说,为中微子通讯器提供能量的是电能,可发射端输出的却是中微子信号,这让人类非常费解。
制造说明书里没有写为什么,人类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推测,应该是某种电弱相互作用机制,也就是用电磁力与弱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的一种机制。
但具体这个中微子通讯器的信号接收端具体按照什么机制运转、遵循什么数学公式运作,对人类来说就是个黑盒子。
所谓黑盒子,就跟在一个看不见里边的盒子上边写上“中微子通讯器信号接收端”十一个大字,然后这个盒子就是中微子通讯器信号接收端了一样。
因为以人类对中微子的理解,这种粒子是过头非常小、不带电,与其他物资的相互作用极小,因此它们可以轻松穿过人体、建筑、甚至是地球、太阳。
目前人类确定的中微子有三种,即电中微子、μ中微子、τ中微子,分别对应的轻子是电子、μ子和τ子。这三种中微子都不带电荷,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而参与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
粒子间的各种弱相互作用都会产生中微子,恒星就是最大的中微子发生源,因此它们充斥着在宇宙空间中,以稍微小于光速的速度自由穿行。
基于对中微子特性的理解,人类认为中微子的探测器必须足够大,中微子探测器与中微子通讯器的信号接收端其实是一个东西,故而人类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微子通讯器一定是非常大的东西。
就如超级神冈探测器,它的主要部分就是由一个高41.4米、直径39.3米的不锈钢圆柱形容器构成,里边盛有五万吨超纯水,光填满水就需要两周时间。它的容器内壁上按照有11200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高速中微子在水中通过时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
人类通常用这个方法探测中微子。
可如今这个中微子通讯器却非常小。
当人类完成它的时候,发现它只有一辆车那么大,可里边却包含了所有。相当于将之前人类的中微子探测站整个塞进了这么小的空间里,还包括中微子探测器没有的发射端。
这对人类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人类从拿到制造说明书,再到研究看懂说明书,然后依葫芦画瓢制造完成,总共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中微子通讯器造好之后并没有被运送到希望号指挥中心安装,而是在一间舱室里单独空出来一间设备间放置。
为了安全起见,中微子通讯器没有被接到希望号网络之中,而是在其设备间专门放了几台专用电脑用以记录通讯器接收到的信号,然后由‘天河之光’进行翻译。
如此布置完成之后,岳渊率着一大群科学家以及诸多社会学专家来到中微子通讯器所在。
“总长,通讯器的发射端装置利用的果然是电弱相互作用原理,而接收端里边用的却不是超纯水,而是一种化学式为********的液体。”
岳渊刚带着众人进到通讯器放置舱室,一直在里面为通讯器做各种线路连接的赵友钦就露出笑脸给他介绍了起来。
看得出来他很高兴。
“我们测试过了,这种液体也具备切伦科夫辐射效用,并且比超纯水灵敏度更好,更神奇的是,它还可以重复利用......唔,应该说是对三种中微子反映出不同的切伦科夫辐射角度,我们只需要给它施加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它就会恢复到原样。
这台中微子通讯器的接收端就是利用这个效果,实现的信息沟通。哦,对了,我们将这种液体命名为切伦科夫液体。”
所谓的切伦科夫辐射,指的是介质中的物体速度超过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时发生的一种以短波长为主的电磁辐射,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强偏振特点。
由苏联物理学家巴?切伦科夫发现。现在科学家们将这种液体命名为切伦科夫液体,应该是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
赵友钦的兴奋劲似乎还在,他红光满面地继续说道:“在按照说明书制造通讯器信号发射端的时候,我们也摸到了一些门道,可以确定核心转换器是根据弱电相互作用原理工作的,
但转变过程涉及到的具体数学模型我们还没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