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睿智的学者提出,在社会上可以执行范围性质的按需分配。
只是强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整个人类社会都处于物资大丰富时代,所以如何划分范围,就有点难度了。
首先生存物资肯定是要足量供给的,由于要保证人类享受到三级文明科技带来的改变,许多常见的民用物资也不能区别对待。
不过既然要激发民众热情,那就必须得弄出一些区别对待出来,否则整个社会绝对会失去动力。
基于此,学者们又把目光投向了传统领域。
他们建议,新政府保留传统制造业、机械、工业、农业等等各种将要被强人工智能全面代替的行业的知识传授。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仍旧开设课程,教授给喜欢它们的人类,并设立一些相应的学识考核制度。
让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人类,即便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也可以凭借学识考核制度获得相应优待,当然,不是一次性考核终身受用。
学者们认为这种制度不仅能让人类保持学习的热忱,还可以一直锻炼人类的大脑,使那些天赋不在科研方面的人才得以继续发光发热。
没准这些人什么时候就弄出一些发明改进也不一定。
而说了那么多优待,到底优待区别在哪里呢?
对于这个问题,这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十分统一,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生命药剂!
在没有人人都是圣人的情况下,也唯有这个东西,能驱使人们努力了。大部分人的本能都贪生怕死,这就跟趋利避害一样。
诚然也有一些不珍惜生命的个体,但那终究是少数,而且那些个体之所以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无非就是生活所迫,各种压力压迫得他喘不过气,内卷卷不动,过得不如意。这是一种无奈,不是他不珍惜生命,而是寻找解脱。
在资本主宰的社会里,加班成了一种文化,准时上下班成了一种耻辱。开会硬要下班才开,还贴心地让员工吃完晚饭再开会,然后大家再去走个现场,搞完刚好星夜回家洗澡睡觉,多么贴心。大家都在卷,你不卷,就要被社会淘汰。
在种种压力下,总有卷不动的人,于是乎郁郁寡欢之下,终究走上了放弃生命的道路。
而在星际时代,物资大丰富,能源随便挥霍,有了强人工智能之后,每一天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你愿意躺平,天天带着你的人工智能助手玩都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自然就更珍惜生命了,因为活着快乐啊!
所以,为了激发人们的斗志,那只能从生命药剂下手了。
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很简单,那就是区别对待。
现在人类有三个版本的生命药剂,逐个全部一起用的话,人类个体的寿命基本上可以达到1500岁。
学者们建议,可以把1500岁定为现阶段人类的基础寿命,现在新生命药剂的研发估计也快成功了,等新药剂研制成功,那就可以将其作为待遇的筹码。
像科研人员、科学家这样的,肯定是要作为特权阶层优先提供的。
而普通人想要突破寿命界限,那就努力成为科研工作者、科学家吧,当然,也不是关闭所有的获取途径,在发明创意方面有贡献的,也可以给。
而这些特权,就是要让普通人不论有都少贡献点都买不到,原因是现在的贡献点已经变成了人类社会的货币,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一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手段获得海量贡献度,在之前的制度里,他们是除了各种科研人员、工程师之外,最容易获得1500年寿命的。
当然,在以后,生命药剂1.0、2.0、3.0版三种药剂的获得还是跟之前差不多,可以跟贡献币挂钩。
只不过想要得到最新款的,那只有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才行,比如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研究学者等等,嗯,还有之前一些学者建议的各个学科,诸如那些被强人工智能代替的职业,只要通过新政府新规考核证明你在这个领域是顶尖的知识拥有者,那就有机会。
科技至上,只有科技才能让人类一直走下去,所以在许多规则制定上,也会难免偏向从事发展科学技术的个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总之,特权是存在的,但机会也很多,但凡努力不躺平的人,终究是有机会成为寿命最长的那一批人。
当然了,如果一味的区别对待,那肯定也会引起社会仇视,最终导致社会上分成以两个泾渭分明的群体。
按照易凯的说法,以人类的尿性,如果一味地区别对待还彻底锁定晋升可能,那出现跟‘天龙人’那样的群体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在讨论中,专家学者都认为,1500年生命只是现阶段的底线,而非永远固定,在科学不断发展之后,随着新延寿办法的出现,这个最低标准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如此,平民想要活的更久,就必须靠科学家。那便会使得让平民把自己的长寿理想都寄托在科学上,于是在平民之家出现了一个可造之材,出现一个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的时候,他们才不会仇视他,反而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当然也要新政府加以引导,可以从社会舆论、价值观等方面入手。
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