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超力力场焊接工艺(1 / 2)

古人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物质崩解射线和夸克质强力装甲就是矛与盾。

这份关于自愈型强力材料的报告,岳渊越是往下看就越满意,因为它实在是太强大了,只要不让物质崩解射线一直在同一个位置切割,它就能一直保持完整状态。

其自我修复速度可不是那种慢吞吞的自愈,而是顷刻间恢复。瞬间恢复并不是说人类科技有多厉害,而是这种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因为夸克对的切断和回复几乎是瞬时的。

在这份报告中还写道,当这种材料被物质崩解射线轰击的时候,会在产生仿佛薄雾浓云那般的氢分子云,显然那是因为被断裂的强力重组后,产生了新的夸克对,夸克对又在那一瞬间自行组合,形成质子中子、组成原子原子核,然后自发地变成宇宙中最简单也最常见的氢分子。

不过需要强度达到夸克级别的物质崩解射线才行。

报告中提到,这种材料十分难得,制造难度非常大,它几乎跟当初的强力材料那样,必须在超力力场中一次性成型,切割的难度十分巨大。如果是棍状的话还能在施加拉力的同时用超大功率物质崩解射线切开,但如果是大型构件,如同一块板材之类的,压根不能二次切割,因为切割还没它愈合得快。

同时,它的性能表现十分完美。

它的抗冲击性和硬度指数完全超过了之前的强力材料,也正是这个原因,材料科学部门认为它根本就不是人类认知的传统强力材料,而应该是夸克质材料。

因为它虽然也是由强力束缚粒子排布形成的材料,但原理跟之前的强力材料有很大不同。它是在超力力场打破质子中子壁垒后,夸克对在超力力场调节下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

这种夸克质材料在超力力场中的成型过程十分复杂,且需要很长时间,原因需要塑形和定型需要,如果时间不够就撤回超力力场,那么它就立刻回变成原普通材料。

人类将这个过程成为夸克质化,即是通过不断调整力场参数,让夸克对由自然状态变成人类想要的排布方式,然后再将之固定下来。

此过程有点像永磁材料的磁化技术。

永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说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磁化状态发生变化,经过外加磁场磁化后,即使去掉外加磁场,材料也能长期保持磁性。

这么看的话,现在人类的夸克质材料就是把材料放到超力力场中夸克质化的过程,完成后撤去超力力场也能保持它的状态。

据报告所言,人类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超力力场结构,使之产生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力场,其中涉及到的各个时间阶段参数超过十亿个,每个参数都不能出错,只要有一个参数出错就全功尽弃。

还有就是,放入超力力场的材料并不是什么材料都行,它跟磁化永磁材料一样,需要特定材料才行。

而这种前期特定材料,同样也需要制作,原材料就需要非常多的稀有元素,还有很多是人造放射性元素,金、银之类的重金属也需要掺杂进去。

按照报告中的估计,大概将一颗普通岩质星球都翻个遍,获得各类稀有金属大概也就只能造出一块1000m3的夸克质材料。

当然,真正制作的时候,人类不可能做出一个立方体,毕竟这东西经过超力力场制成后就几乎不能改变形状了,切割都不行。

因此想要将其做成战舰装甲,就必须在初次加工的时候就完成塑形,这点和烧制瓷器颇为类似。

可想而知,想要制造一艘全副武装的新一代旗舰就必须投入很长的时间成本。

相关战舰建造部门在拿到这份报告后就直接做出了评估,认为人类新旗舰的装甲如果全都用这种材料,那么估计就只能像现在的天琴号一样就造一艘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而这种材料的特性,使得人类在新旗舰建造计划中,必须采用模板预制法,首先被一块块制造出来,然后再有超力力场完成夸克质化,最后再将这些外壳一块块拼接起来。

这就要求人类必须有相应拼接技术,毕竟星际战舰可不能用如同飞机外壳那样的铆接法,夸克质材料也没有办法用铆接法。

而这,又涉及到另一种技术——超力力场焊接技术。

大概原理是,用超力力场如同生产夸克质材料过程那样,在将战舰外壳拼接起来后,对它们施加强大压力,同时在两部分的贴合处施加超力力场,让这部分再经历一次夸克质材料制造过程,使得拼接部分完成一个完美的无缝整体。

夸克质材料难以切割,却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黏合。

如此,便可以造出一艘外壳平整光滑的战舰了。

是的,平整光滑而不是全反射镜面外壳,因为这种材料的外表也跟传统强力材料截然不同。

传统的强力材料在宏观层面上看,表面是绝对光滑的,拥有百分百镜面反射率。但这种夸克质材料则完全没有继承这一点,肉眼仔细盯着它看,会看到它的表面就像由无数细微短条状像素组成的无色水流体,给人一种柔软、水嫩的感觉。

人类在成功研发这种材料之前也想不到它的外表居然如此水嫩,就好像跟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