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的做法,是出于江玄授意,还是完全由他自己布置?江玄对此是一无所知,还是两人共享秘密?
作为假玄隐剑的创造者,江玄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他打造假剑的本意,到底是什么?
……
“我们仍要通过逆行回望,而首先,必须相信一个前提:父亲造出假剑,绝没有任何戏耍他人、搅乱武林、欣赏世人你争我夺之丑态的用意。”
听到这里,一直默不作声的神秘人却忽然开口。他的声音从面具下透出,带着难以言说的隐秘期待:
“那么,会不会其实他是将秘籍贮藏于剑中,打算留传给你,而是梅溪桥自作主张以假换真,他对此并不知情?”
尽管理解对方的复杂心境,但江朝欢并不会因此留给他无益的希冀。
因为,这不可能。
若确有一把真的玄隐剑,说明父亲是希望通过此物把定风波等淮水派武功传给自己的。假设梅溪桥偷天换日,也不可能毁掉真剑,违逆父亲的意愿。而一定会同时想方设法给真剑交还给母亲。
……
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更难解的悖论: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父亲确实只造了一把假剑。难道父亲从未想过自己可能不敌顾云天,若真的到了最坏的地步,他都不愿把淮水派的武功、尤其是定风波,传下来吗?
依江朝欢记忆中对江玄的了解,应该并非如此。
与顾云天交手非一朝一夕,两方其实纠缠已久。对于这个对手,父亲绝不会有半分轻视。
而但凡想到自己战死的一丝可能,他也没有理由不传下定风波。
所以这只能说明,父亲认为无需通过玄隐剑这一方式,自己便可拿到秘籍。
那么,他真正留传秘籍的方式,是什么呢?
为何十五年过去,自己从未见过后效?
这个困扰他最深的矛盾在一句箴言闪过脑海时,迎刃而解。
“大乐必易,闻道思退。”
这八个字,是定风波的核心要旨,也是奥义所在。
他曾一直以为其中“闻道”“思退”四字,只是巧合。但世间确实不会存在这么多巧合。
“定风波,其实是父亲和嵇闻道合着,并非父亲一人之功。”
他终于说出了结论。
……
江玄毕生之学皆在“大乐必易”四字之中。耗费十年,定风波初具雏形,他正在修整完善之际,嵇闻道一家被仇家追杀、投奔了淮水派。
此后三年,江玄和嵇闻道一同参悟武功。嵇闻道在修习定风波时,又将自己广陵嵇氏家传内功之精奥“闻道思退”融入其中。
“大乐必易”是总揽全局之道。平和简易、万象归一;“闻道思退”是破局设局之术。临变知退、一生万物。
“道”统领“术”,“术”支撑“道”。
两人惊喜地发现,二者本源出一脉,同属玄门正宗,又无比契合,处处相得益彰。若能将其合而为一,定风波必然达到新的境界。
所以,他们才又耗数年,合力打通两种奥义之间的壁垒,构筑出“道”与“术”的通衢。
“定风波,是父亲的心血,也是嵇闻道的功劳。不止父亲手中有重修过的定风波秘籍,嵇闻道自然也同样掌握。所以,他认为无需通过铸剑将其留存。若万一他真的不幸,嵇闻道也会把此功法流传下来,教给嵇无风、嵇盈风,以及,我。”
……
无尽的沉默。也代表着,某种默认。
“嵇闻道之名,想必自来便取自广陵嵇氏的术业,又暗合了此功法的宗旨。但思退,应该只是嵇闻道为了怀念,才在后来给养育的属下以此赋名。可惜,萧思退到死都以为此生唯有一个名字属于自己,但其实,连这个名字也不是他的。”
些许感慨后,江朝欢继续他的追溯。
“以上种种,解释了父亲没造真剑的原因。但却仍无法回答他制出假剑的举动,是何用意。”
没错,既然没有铸剑传功的需求,他不造不就好了,又何必浪费力气弄一把假的多此一举?
梅溪桥也不至于凭空提出一个这样的想法,毕竟,他不是那种计深虑远、缜密无疏之人。否则,他也不会在最后关头露出破绽,被鹤松石和沈雁回看出自己是有意让玄隐剑被夺。
那么,可以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
一开始,是有人跟江玄建议铸剑封书,以免武功失传,后世不继。
而那个人,多半还是嵇闻道。
本就是好心提醒,江玄初时想必也会认同,应下此事。但深思熟虑后,他发现铸剑其实全无必要,而且怀璧其罪,若此物反而引起争夺、觊觎,说不定还会招来灾祸。
纠结之时,他找来梅溪桥这个大弟子商议,而梅溪桥想出了这个主意:依言铸剑,但不置秘籍。
届时,如果真的江玄战死,淮水派山穷水尽,梅溪桥便带着假剑与众人分道扬镳,故意放言引开追兵。这样,此剑也算物尽其用。
可是,为何江玄宁可同意了这个方案,也不去跟嵇闻道挑明,直接告诉他自己不打算铸造玄隐剑呢?
“当时,或者更早,父亲和嵇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