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郑大人病去欢颜(1 / 1)

在那精致却弥漫着压抑气息的雅室之中,郑元容衣不解带地守在病榻旁。床上的郑老爷面色蜡黄,双眼紧闭,眉头深锁,仿佛被病痛的阴霾牢牢笼罩。

郑元容的眼眸里满是担忧与惶恐,他紧紧握着父亲的手,那双手微微颤抖,心也如同悬在嗓子眼儿。“爹,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女儿不能没有您。”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在这寂静的房间里回荡。

时光仿若停滞,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不知过了多久,郑老爷的手指轻轻颤动了一下,郑元容瞬间警觉,他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父亲的脸。紧接着,郑老爷缓缓睁开了双眼,那原本浑浊无光的眼眸渐渐有了神采。

“爹!您醒了!”郑元容惊喜地高呼,声音因激动而拔高。他一下子扑到父亲怀中,泪水夺眶而出,“太好了,太好了,您可吓死女儿了。”

郑老爷虚弱地抬起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背。“傻孩子,莫哭,爹这不是好了吗?”

郑元容抬起头,脸上还挂着泪痕,却绽放出灿烂至极的笑容。“爹痊愈了,女儿真的太高兴了。日后,咱们父女定要好好享受这相伴的时光。”

此时,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倾洒而入,照亮了整个房间,也驱散了笼罩在父女心头的阴霾。

郑父坐在堂前,眼神中带着大病初愈后的疲惫与关切,望向郑启文与郑启武,缓缓开口问道:“府里近来一切尚好罢?之前救我性命的那位少年李乐天,他可还在府中?”

郑启文微微低头,神色略显踌躇,片刻后轻声说道:“爹,府中事务皆平稳有序。只是那李乐天,他已离开了,如今并不在府上。”

郑父微微一怔,脸上浮现出一丝失落与怅惘,轻叹了口气:“唉,这少年救我一命,我还未来得及好好答谢,他竟已离去。只盼他往后一切顺遂,若有机会,定要设法报答此恩。”

在小镇的集市上,百姓们围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中心便是郑府。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捋着胡须,满脸感慨地说道:“这郑府啊,就是有福运。郑老爷此次大病一场,都以为凶多吉少,可没想到竟能痊愈,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福气。”

旁边一位年轻的后生也附和道:“是啊,听说郑老爷病时,整个郑府都笼罩在阴霾之下,如今他一好,府里上下都有了生气。连带着咱们这小镇,似乎都沾了郑府的喜气,最近诸事都颇为顺遂。”

一位妇人笑着点头:“郑府一向乐善好施,平日里就没少帮衬咱们。如今郑老爷康复,那是好人有好报,福运自然深厚。说不定以后啊,郑府还会有更多的好事发生呢。”众人纷纷称是,言语之中满是对郑府的羡慕与祝福,郑府有福运的说法也在小镇里越传越广。

在慕河之畔,郑府的楼阁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而气派。郑府的一位管家模样的人站在河边的青石路上,对着周围前来道贺郑老爷痊愈的乡邻们说道:“诸位,我家老爷向来秉持善念,广施恩泽,救济贫苦,修缮学堂,搭桥铺路,这一方百姓皆受其惠。”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视众人,脸上带着自豪,“所谓善人有善象,此次老爷重病缠身,却能奇迹般痊愈,定是上苍眷顾,不忍如此善人被病痛长久折磨。这也是善有善报的明证,往后郑府亦会坚守善道,不辜负诸位乡亲的厚爱,与大家同享福泽。”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称是,对郑府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而郑府“善人有善象”的故事也渐渐在慕河两岸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两日后,郑大人的善名及百姓对其爱戴之情,如长了翅膀一般,跨越千山万水,传至涼国皇宫。

宫廷之内,太监宫女们在忙碌的间隙,也忍不住交头接耳:“听闻那郑大人,在地方上极善,百姓对其感恩戴德,此次重病得愈,仿若天佑善人。”

消息传至御书房,涼国皇帝正批阅奏章,听闻此事,放下手中朱笔,微微沉思:“这郑大人能得百姓如此拥护,想必是真有贤能与仁善之心,此乃国之福泽,当加以褒奖,也好让众臣子效仿,共筑我涼国之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