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仪见无人反对,就继续说道:
“恐怕以我们家现在的财力和物力,只够平整土地,做好前期规划的基础,修主体建筑,至于两侧配楼,附属回廊,阅读大厅,相关配套设施,还需要随着时间不断完善!
工程一旦开始,家里要留专人进行管理此事,以后藏书楼才会按最初的设想完成。最终为王氏族人服务,为后世子孙服务。”
祖父这些年一直觉得王瑾仪是个心里有大智慧的孙女,总是不自觉地维护孙女的意见,极其自然地点着头肯定着:
“瑾儿说的对,建藏书楼是个长远的事,规划要长远,确实得研究一下家里得有专人负责!
不说资金消耗得专人负责,就是整个建筑工程也得有人前期负责建,以后得维护,还有图书收集整理,日后如何收藏等等,真得好好考虑考虑。
今天瑾儿提醒,大家都看看自己胜任那个部分,藏书楼终究是我们自己家的,管理人员也只能在你们中出,嗯!你们都想想吧!
你们各自在学业上要努力精进,不要一边惊动四方地大兴土木修藏书楼,一边出不学无术的废物!既然我浔阳王氏敢倾尽家族财力修藏书楼,就不能打自己的脸!”
祖父严肃地看着眼前的儿孙,目光里充满了郑重。
男丁们都认真地受教,连三岁的弟弟都老老实实地揪着父亲的外袍,大气都不敢喘地直盯盯地看着祖父。
王瑾仪为自己将来留在藏书楼,躲过所嫁非人埋下了伏笔,可父兄们今天有点沉重。
马车回城,王家一行马车沿着官道从东城门进入浔阳城,王瑾仪挑起车帘向城门两侧望去,王文栋也向外望着问道:
“瑾儿在看什么?”
王瑾仪指着一个正在刷洗城门口一块石碑的城门吏问:
“哥,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拿水刷掉公告!?”
“哦,是这个呀,你不常出门不知道,只要有新的公示文书下达,城门吏负责张贴公文,每早晚两次在开门之前和关门以前,城门口人最多的时候,负责宣读官文。
这不是要乡试了吗?各地举子就要进城了,一定是宣传科举的政策的新官文下来了,他们这是在刷掉旧公告……”
王瑾仪有几分遗憾地颔首,原本想借着城门口人流大,盼着有心人能看到寻人启事,可算要有外地学子进城了,寻人启事还被刷掉了!
六年了,寻人启事贴出来六年了,没有任何消息,花的钱,付出的精力都没有回应,连文白都问过自己几次了:
“小姐,你要寻找的人有消息了吗?这么找有什么用吗?”
王瑾仪一路上没再说话,默默地垂着头想心事。
母亲以为女儿跟家人讨论藏书阁长远规划的事,担心女儿是手中资金不足,在为筹划而苦恼,便轻声问:
“瑾儿是在担心藏书阁的投资吗?不要怕,你不是刚给母亲两万多两吗?母亲还没动,都给你存着呢,只要你用就拿去……”
王瑾仪听后稍一愣神就懂了,母亲误会了自己,她猜自己为藏书阁的投资操心,其实自己是觉得寻人启事没利用上秋闱的机会……
正如王瑾仪所料,这个契机确实是失去了!
4天后陈三郎和霍英风尘仆仆进了浔阳俯城,一进城门告示栏上醒目地贴着, 礼部下达的乡试政策,霍英不识字走到告示栏下,用胳膊肘顶了顶陈三郎问道:
“兄弟,这上头写的都是啥?居然用红纸写的,一定是好消息,读给哥哥听听。”
陈三郎大致看了一眼,知道这是朝廷颁布的乡试规定,只为彰显大启王朝对文人的重视,就清了清嗓子,读着:
“……中乡试者,免除地丁钱粮,免差赋徭役?,家中可使唤奴婢,公堂上免特定刑罚,得秀才身份,可以担任私塾先生……“
不待陈三郎读完,霍英插话道:
“天哪,兄弟你一定要考上秀才,这好处太多了,就免地税这一条来说,你就有20亩地可以免税。
算下来一年是不少钱呢。你还可以到私塾授课,你就再也不用累死累活的抄书了。
以后我也算认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了,说出去哥哥我也脸上也有光啊,兄弟今年一定好好考!”
两人边说边穿过街道,在霍英的带领下寻访木器店,又去逛了逛西市,就找了一个小客栈住下了。
从这一天开始,陈三郎和霍英分头在浔阳城里忙开了,按陈三郎最初的设想,分别走访木器店找合作伙伴,毕竟三年的积累,四兄弟木器店有了一点点名声,两人更想找个代理商,这当然是陈三郎的想法!
陈三郎甚至牺牲了学习时间,跑各个书坊打听“夜空中的星”的下落,打听《夕拾放歌》的作者,打听诗集的作者是不是夜空中的星?
一个月转眼过去了,生意有了起色,有两个不大的木器店决定分别在东市和西市代理家具,可王瑾仪仍然没有任何音讯。
甚至《夕拾放歌》有人说并不是夜空中的星所作,陈三郎又陷入了迷茫。
这次来府城,陈三郎作了详细打算,浔阳府城是图书的刊印集散地和最重要的信息中心。
陈三郎想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