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知否(36)(1 / 2)

庄学究踏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学堂,原本嘈杂的学堂瞬间安静下来。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明兰身上。

他似乎察觉到了明兰的异样,眉头微微皱起,却什么也没说。

庄学究清了清嗓子,浑浊的目光扫过座下弟子,最终落在书案上。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今日,老夫给诸位布置一篇策论。”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语气也加重了几分:“今有邦国,地沃民丰,然周边强邻环伺,虎视眈眈。“

”其国内有旧族世家,把控诸多产业,且与朝堂势力交缠,政令推行常遇阻滞;又有新兴商贾阶层崛起,逐利之心颇盛,致物价时有波动,民生受扰。“

”若君为宰辅,当如何兴利除弊,内安邦国,外御强敌,使国祚昌隆,万民乐业?请详论之。”

话音落下,学堂内一片寂静。

明兰依旧坐在角落里,面无表情,仿佛置身事外。

策论题目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击着她的心房,让她感到一阵阵窒息。

邦国?强邻?世家?商贾?

这些字眼在她耳边嗡嗡作响,却无法激起她丝毫的兴趣。

她的世界,早已随着卫小娘的离去而崩塌,只剩下一片灰暗和死寂。

她麻木地翻动着书页,指尖触碰到冰冷的纸张,却感受不到一丝温度。

她的心,也如同这纸张一般,冰冷而僵硬。

顾廷烨却是一脸兴奋,他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这样的题目,正合他的胃口。

他喜欢挑战,喜欢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

他挺直腰杆,目光炯炯有神,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着自己的策论。

长柏则是眉头紧锁,神情凝重。

他出身世家,深知其中利害关系。

这个题目,不仅考验着学识,更考验着对时局的洞察力和掌控力。

他必须慎重思考,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墨兰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人的反应,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她出身高贵,自幼饱读诗书,对朝堂之事也有所了解。

这个题目,对她来说,并不算难。

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一篇出色的策论,让庄学究刮目相看。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学堂内静得只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顾廷烨率先放下笔,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他起身走到庄学究面前,双手奉上自己的策论,朗声道:“学生已完成策论,请先生过目。”

庄学究接过策论,仔细阅读起来。

他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良久,他放下策论,目光落在顾廷烨身上,淡淡道:“你的策论,颇有见地,但过于激进,缺乏稳妥。”

顾廷烨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服气,却也没有反驳。

他知道,庄学究的评价一向严苛,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已经算是不错了。

齐衡也完成了策论,他的策论,文辞优美,思路清晰,但却显得有些保守。

庄学究的评价是:“中规中矩,但缺乏魄力。”

长柏的策论,则显得稳重而大气,既考虑到了各方利益,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庄学究的评价是:“思虑周全,颇有见地。”

三人的策论,各有千秋,但庄学究似乎并不满意。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明兰身上。

明兰依旧低着头,一动不动,仿佛没有听到庄学究的问话。

庄学究叹了口气,正要开口,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学生也想试试。”

说话的,是墨兰。

她莲步轻移,走到庄学究面前,盈盈一拜,姿态优雅,落落大方。

庄学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墨兰,你素有才名,又是福熙郡主的女儿,福熙郡主巾帼不让须眉,老夫倒要看看,你的见解如何。”

墨兰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展开自己的策论,开始娓娓道来。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涧清泉,缓缓流淌在学堂内。

她先是分析了当前局势,指出邦国面临的内忧外患,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她认为,要兴利除弊,内安邦国,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整顿吏治,打击贪腐,重塑朝堂清明;二是扶持农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三是加强军备,抵御外敌,保卫国家。

她的策论,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语言精炼,令人信服。

学堂内的几人,都听得入了迷,就连原本心不在焉的明兰,也不禁抬起头,目光落在墨兰身上。

她不得不承认,墨兰的策论,确实精彩。

墨兰的字字句句,都像是一把把利剑,刺破了笼罩在她心头的阴霾。

她的心,似乎也随着墨兰的声音,渐渐苏醒过来。

顾廷烨听着墨兰的策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一直以为,墨兰只是一个娇滴滴的大家闺秀,没想到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