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992年7月25日~8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
本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永远的朋友”。这一口号不仅强调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友谊与和平的永恒主题,也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期盼与心声。
巴塞罗那奥运会将作为和平与友谊的见证者而永存于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之中。
当年申请主办本次奥运会的城市还有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英国的伯明翰和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
1986年10月17日在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91届全会上,巴塞罗那赢得了主办权。
巴塞罗那是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故乡,是素有“地中海明珠”之称的国际旅游胜地。
历史上巴塞罗那曾申办过1924年、1936年和1940年的三届奥运会,但均未成功。
因此他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决心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下,举办一届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
本届奥运会的经费预算及总投资超过莫斯科和汉城奥运会,达到了96亿美元。
其中扩建国际机场,新建高速公路等设施占了1/3。其余主要用于体育场馆的修建和场地整修,在大会开始前,各种场馆设施均达到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
本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以4.1亿美元购得,再加上欧洲广播电视联盟,日本NHK,澳洲电视台等相继投资,使筹委会获得六亿多美元的收入。
此外,各大厂商的赞助,发行纪念币,出售门票等,使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了盈余。
国际奥委会的全部成员都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共有169个国家和地区的9367名运动员出席了运动会,其中女运动员2708人,男运动员6659人。
本届奥运会共有28个大项,257个单项,首次列入棒球、羽毛球两个大项,并新增设了女子柔道等20个单项。
参赛运动员较多的国家是分别是美国537人,独联体472人,德国463人。
中国代表团派出251名运动员参加了20个项目的比赛,中国台北有37名运动员参加七个项目的比赛。
国际奥运会的成员全部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这是自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以来的首次。
本届奥运会也因此成为纯粹的体育盛会。实现了大团圆的愿望,也显示了奥林匹克运动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其中南也门和北也门,东德和西德各合并为一个国家奥委会。
新独立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等国的奥委会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苏联解体后,原有的许多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分散到各个独立的国家里。
国际奥委会经过与各方多次协商,终于使他们聚在一起,原来15个加盟共和国除“波罗的海三国”外,余下的十二国组成“独联体”代表队。所需经费靠奥林匹克团结基金和拉取赞助解决。
这样既保证了本届奥运会竞技的高水平,又解决了各个新独立国家的参赛问题。独联体代表团的旗帜则采用国际奥委会的会旗。
未出席上届奥运会的朝鲜、古巴、塞舌尔、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尼加拉瓜、阿尔巴尼亚七国也参加了本届运会。
由于南斯拉夫的战乱,联合国安理会在1992年5月底通过第757号决议,不准塞尔维亚和黑山地区的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及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为改变这种局面,促使这个地区的运动员参赛,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多方奔走,穿梭外交,直到开幕前三天,终于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恩准。
但由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运动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参加。并不得参加开闭幕式和集体项目的比赛。
国际奥委会得知这个可喜的结果后,立即派专机接运南斯拉夫运动员,使他们按时参加了获准参加的各项比赛。
本届奥林匹克圣火于6月5日上午11:45,由希腊着名女演员玛丽亚.帕布基于奥林匹亚引燃。
火炬传递至雅典后,用轮船于13日晚运抵西班牙海岸城市埃恩普里斯。
随后进行了在西班牙本土穿越全国17个自治大区,625个中小城镇的接力传递,于7月24日到达巴塞罗那,全程3964公里,历时43天。
大会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5名代表参加火炬接力跑,这在奥运史上还是首次。
开幕式于7月25日当地时间晚8时整在蒙锥克体育场举行,大西洋上空的通讯卫星同时用32条线路向五大洲约35亿观众进行实况转播。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来自24个国家的首脑和政府要员出席了大会。
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有许多特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