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盗亦有道(3 / 3)

真死在路上,让狼叼走了,可就造孽了。”

沈介挣扎着坐起来,人却还有些恍惚,怔愣了半晌后,才想起来,自己好像是晕倒在路边了。

“小子连夜赶路,许是走得太累,才至于此,”他下意识地抿了抿唇,一日夜未喝水,他的嘴唇已经干到起皮,“大娘救命之恩,小子没齿难忘。”

“哎呦,还是个读书人,说话也文绉绉的,没吃的就没吃的吧,还什么莫吃忘了的。”那大娘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见沈介还坐在地上发愣,便顺手将他也拎了起来。

——那架势,看着也不比拎只兔子费力。

沈介这一站起来,便又觉有些头晕脑胀,他一时说不出话,正要原地缓缓,手中却被塞了个硬邦邦的东西。

沈介茫茫然地低头一看,是半个粟米饼,他错愕地抬头看向眼前的农妇。

“我要下地干活,拢共也就准备了一个饼子,只能分你一半,”大娘道,“吃吧,吃吧。”

眼前的农妇显然也不甚宽裕,却肯平白将自己的干粮分给一个萍水相逢的路人。

沈介的鼻子有点发酸,自他家出事以后,以前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旧故就对他避之不及,每每对他施以善意的,反而都是些最最普通的黔首。

他朝着大娘深深一礼。

“大娘一饭之恩,小子万不敢忘,只是如今小子末路之人,大娘赠饼之恩,实在不知道当如何答谢。小子也没有别的技能,不过会写两个字,大娘若是有需要,我倒是能帮大娘写写书信什么的。”

“哟喂,这孩子客气的,大娘倒也不需要写什么书信,我亲戚朋友都在跟前,也就一个女儿嫁到汶山,不得日日见面。不过等这阵子忙完地里的活计,我也打算去我女儿那里住到秋天,哪里用写什么信。”

大娘从地上拾起自己的锄头和水舀,随意地扛在肩头,“就是半块饼而已,不值当什么,小郎君要赶路,便趁早出发吧。等着大中午的,日头才难耐。”

沈介应了一声,又望了望近在咫尺的青山,“大娘,这阳平治还要多久才能到呀?”

“什么治?”大娘正要迈步,闻言却是摇了摇头,“没听说过。”

“就是道观,这附近当有个有名的道观,里面都是修行的道长。”沈介给她解释。

“道观有,”一听这个,大娘来劲了,仔仔细细地给沈介指点方向,“你往这个方向走,没多远了,那观里住着个老神仙,可灵通了!”

且不说沈介如何辞别大娘,如何记下大娘家的住址,以备日后报答。

他很快便循着大娘的指点,沿着小径上山,在山环水绕的清幽处,寻到了大娘所说的,住着老神仙的道观。

然而沈介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到了观中匾额上提着的“长生观”三字,心中便是”咯噔“一声。

他来错地方了!

此间根本就不是他要找的九陇山上的阳平治。

他的的确确是顺江往上游走的,可岷山下来又不止一个支流。他这一个分叉选错了,竟是走到的素有成都西山之称的清城山。

沈介倒是知道,这里的确是住着一位老神仙,名唤范延久。

没有人知道这位老神仙到底多少岁了,据沈介所知,当年刘备同刘禅父子曾先后请这老神仙出山做官,不过都被拒绝了。

照这么算,这老神仙总是有一百岁以上了。

因他长寿之故,信徒便称他为范长生。是世人皆知的不慕名利,一心修道的道家领袖。

因着天师道本就在蜀地发源的缘故,当地百姓宗教信仰浓厚,范长生更是地位斐然。

沈雍作为当地太守,也免不了曾与范长生打过交道。是以这范长生也的确算得上沈氏的故人。

沈介在意识到自己走错地方之后,哪里肯再往前走,竟是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转身就要往山下而去。

然而他刚一转身,身后便传来一个声音——

“沈涧松?”

沈介正要落荒而逃的身形便是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