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知道正?月隐公成为摄政王,而三月时,隐公因为摄政而想和邾国结好,因此两国在蔑地举行了盟会。
真是?,少看一个字都弄不明白这历史书啊。
不过林泽答不上来,班里还是?有好几个人能说的,“回先生,‘王’是?指周天子?,本书以此历法记鲁国之事,可?表明其并未在公然反抗周天子?统治。”
??原来还有这种内涵,林泽简直开了眼,谁能想到是?这个解读法?
“不错,鲁国为姬姓,在周天子?式微之际,仍用?周之历法,表明其对周天子?的归顺。然而楚国却用?夏历,其心可?见。以此微小?之处,诸生可?见孔夫子?的态度如何??”石夫子?继续引导大家思考。
这个问?题林泽倒是?懂了,孔子?在写?《春秋》时,用?这种细节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仁”和“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尊不尊重周天子?这个细节,展现的是?‘礼’,孔子?表扬鲁国的守礼。
再看看其他同窗,大家面上都是?了然之色,更有同学举一反三,“《春秋》《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吕氏春秋》则用?夏历。”
石夫子?笑了笑,起身?继续走。学生们自然跟着一块,期间石夫子?会带大家念念诗词,或是?即兴赋诗一首。
整个过程都是?张弛有度,林泽有种在玩中学的快乐感。
先是?来到书院后?山的暮春河,水流蜿蜒,犹如一条闪着细碎银光的绸带,在山野间静静地流淌。
岸边有楼台廊桥,一直延伸到前面尽头的银杏林。
一路上,石夫子?都会有不同的切入角度讲《春秋》。基本都是?把问?题抛出来,让林泽他们思考。难一点的直接原地坐下,让大家交流讨论。待有一定的结论出来,他再点评指正?。
虽然石夫子?的课堂,不用?做笔记,但林泽学得非常投入,而且对每个知识点的记忆很?深。
比如一读到‘王正?月’,他马上就想起,在大讲堂侧边的园林里人工小?溪边发生的对话。
众人随着石夫子?一齐盘腿坐在暮春河畔的杏林中,落满一地的金黄杏叶,
像是?一张铺在大地上柔软的毯子?。
“今日之课,临近尾声,谁来说说《春秋》中孔子?对周礼的看法?”石夫子?温声道。
众学子?刚才已有相应的答案,故而这时候起身?回答的不少。而有些人没有开口说,并不意味着不会答,只是?更喜欢聆听罢了。
林泽自从中午转变心态后?,又上了石夫子?这种形式的课堂,也忍不住站起来说了说自己?的看法。
“先圣推崇周王室和周礼制度,认为周王室是?天命所归、万世不易的正?统,周礼制度是?天下共同遵守、不可?改变的法度。学生在读《春秋》时,觉得孔子?在其中展现的准则有以下三个,以变通为本、以时势为纲、以实用?为准。”林泽回答的逻辑依然带有比较明显的理科思维,这是?为了在组织这种即兴回答的语言时,有逻辑可?以更准确,不跑偏,让听众更清楚自己?表达的内容。
石夫子?赞赏地看向?林泽,示意他坐下,“这位学子?答得最佳,读《春秋》能有如此认识,实为难得。‘以变通为本、以时势为纲、以实用?为准。’此话,为师记下了。果?真如先圣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林泽微微低头,“多?谢先生的赞扬,学生定当?以此为勉励,继续努力。”
林泽是?真开心,为自己?的进步,不管是?学识还是?心态。
这句话的组织格式,在体制里待过的应该挺熟悉,套路文来了,林泽仿照格式,总结的这句。
浮生半日闲,这节课终要散去…
第119章 祭文难写
放学路上?,大家三三两两,踩着夕阳的余晖回斋舍。
左边是金灿灿的树林,右边是金闪闪的河流,晚间?的秋风带着山林独有寒凉,迎面吹来。
林泽两手环抱身前,猛地灌一身凉气,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为避免感冒的下场,加快脚步往回赶。
“林兄——”后头有两个同窗追赶上?来,林泽闻声放慢脚步。
林泽朝两人礼貌问道?,“刘兄、雷兄,不知有何要事?找清珩?”
“无事?无事?,恰好一块放学,你?是不是要回斋舍?咱们都是同路的,顺道?继续聊聊《春秋》。”刘一阳飞快拱手道?。
原来是这样,讨论学习问题可以,就是确实有点冷。林泽拢拢衣服,“二位这时辰有些?凉,咱们边走边说如何?”
“好好~”两人自然是同意的,他们也?冷得要流鼻涕去。
雷荣宗走在林泽左手边,偏头切入话题道?,“林兄,你?住哪间?斋舍?”
“我在砚池斋,你?们呢?”林泽道?。
这话刚落下,刘一阳、雷荣宗两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我们也?在砚池斋,竟然没能遇上?林兄,实在不可思议。”
“竟然还是这样的巧事??”林泽便细细问他们住的地方。
原来两人住的是十人间?的通铺,与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