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卷那日,他们拿到的?卷票上印有一个?号数,同组的?五人都是?一样的?。
“记条、卷票。”一位吏目毫无情绪地说道。
林泽五人有序、迅速地将这两样东西放到指定的?地方,很快就有另一个?助手帮忙核验卷票的?真?实性。
而那个坐着的吏目则是根据林泽他们卷票上的?号数,开始翻动手里厚厚的?册子?,找到相应
的页数——第三十六页。
他要一一看过卷票、记条等报考信息是?否跟册子?中记载的?一致,并?根据所记载的?体貌特征,判断来应试者?是?不是?投卷本人。
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机,也不可能在报名时,给每个?考生画幅肖像。因此文字记载的?特征,在防止替考上,存在漏洞。
不过,这点将由互相担保的五名考生弥补。能互保的?,肯定都是?互相认识,且关系极为不错的?。若有人是?替考,另外四人定然是一眼就能察觉不对。
会试、乡试的?流程大体都是?一样,但会试更加严苛仔细。
后面是?熟悉的?领号舍签子?以及搜身。
在乡试时,林泽是?提前拿到答题卷纸的?,但是?这次会试,答题纸由礼部统一发。林泽只在报名时,于卷首、卷尾填写信息。
办事的?吏目让林泽核对清楚,确定无误后,当场在两处并?每页中间缝隙处盖上投卷官的?印鉴。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将林泽的?答案换上自己的?信息,来个?移花接木。
搜身时,衣服是?全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