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半天总算听到个正常人的刘彻脸色好了一点:“这个司马绍还不错。”
唐朝,房玄龄听得仔细,他们最近预备修订前朝史册,他欲修晋书,听到这里向李世民拱手道:“晋明帝以弱制强,潜谋独断,能平定王敦之乱,拨乱反正,强本弱枝。虽享国日浅,而规模弘远矣。”
李世民深以为然:“如后辈所说,这样的人,在司马家也是难得了。”
曹操对司马家的人已然从心底厌恶上了,听到司马绍还能有羞耻之感,不禁冷哼一声:
“江东诸人俱言我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然则国家无我,却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司马氏用鬼蜮伎俩篡我曹魏,虽灭吴蜀而成一统,却致使中原动乱。千载骂名,岂在我曹操之下?”
荀攸等人听完全程亦是触目惊心,诸人交换眼神,一致跪下请命:“丞相,司马懿当杀!”
曹操挥手让众人起身,沉声道:“我心中自有决断,待水镜结束,我便班师回朝,这朝廷的门户,也该清理了。”
天命垂怜降下水镜,他又岂能坐视已然可以望得见的悲剧?不管是曹家,还是,天下。
【大亨元年十一月,桓玄逼迫晋帝退位,十二月,桓玄登基为帝,改元永始,史称桓楚。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夺取曹魏天下,同时杀死大司农桓范。一百五十多年后,桓范的子孙桓玄夺了司马氏仅剩的半壁江山,历史的安排,实在耐人寻味。】
许都。
曹丕看着已然匍匐在地的司马懿,不无讽刺地笑了笑:“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你说对吗?司马仲达。”
司马懿手心是津津冷汗,几乎将地砖濡湿,这就是他的后代,永远被钉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的后代。
【可即便如此,在陶渊明心里,晋依旧是正统,篡晋的桓玄,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桓玄篡位后骄奢淫逸,国家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其后,刘裕以讨伐桓玄的名义于京口举兵起义,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
【刘裕,据传是刘备的后人,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真要这么算,刘裕还是汉室宗亲,没想到吧,大汉又活了。】
刘彻可算是露出了个笑脸:“朕的后代就是争气。”
卫青心说人家好像不是您的后代,但看着自家陛下这么高兴的模样还是默默闭了嘴,算了,一笔写不出两个刘来。
刘备也是又意外又高兴,司马家的糟心事听得他窝了满肚子的火气,本以为刘氏一脉已然完了,没想到后面还能出现一个刘裕,还是自己的后人,心情好了不止一点。
显然两人都选择性忽略了楚棠话里的那个“据传”,也忽略了刘裕起兵的名义是讨伐桓玄,言下之意就是匡复晋室。
【刘裕草根出身,跟刘备一样卖过草鞋,当年在孙恩麾下,作战骁勇,陶渊明一听说他起兵了非常高兴,他认为刘裕出身寒微,心怀大志,一定能诛灭桓玄,匡扶晋室,救万民于水火,于是他就乔装打扮去到建康,投到刘裕麾下。
面对陶渊明这样一个根正苗红的大才子来访,刘裕非常高兴,他竟然能从桓玄控制下的江州乔装打扮来投我,他是多么心向我啊!
更可喜的是一番谈话下来,刘裕可以确认陶渊明非常有见地,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封他为镇军参军。
陶渊明随扈以来,觉得刘裕这人也挺不错的,对他的好感蹭蹭蹭往上涨。双向奔赴,眼看就要谱写一段政治佳话。然而,这一次,他又又又一次看走眼了!】
夏侯惇抓抓脑袋:“这个陶先生,眼光好像不太行啊。”
许褚点头表示赞同:“不像我们能跟上丞相。该死的司马懿,敢这样糟蹋丞相的基业,回去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一路听下来曹营众人可以说对司马懿恨得牙痒痒,也不管失不失礼了,逮着机会就要骂两句。
【刘裕确实很有能力,一举打败桓玄,迎回晋帝,但是呢,回来后他把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给杀了,还把众人一致认为该杀的桓玄心腹王谥委以重职。陶渊明又一次失望了,刘裕根本不是他认为的那种公正不阿的人啊!他又塌房了。】
刘彻很好奇:“这个塌房,是说本来崇拜的人突然变得不值得崇拜了吗?”
一个人的品格形象崩塌了,就像自己家的房子倒了?别说还挺贴切,后世的语言真有意思。
【但是这样也就算了,最令陶渊明受不了的是,刘裕竟然也想当皇帝!我把你当救世良臣结果你竟然是个包藏祸心的乱臣贼子?这世道还能不能好了?!】
楚棠的语气抑扬顿挫,就好像真的是替陶渊明吐槽似的。这也是她讲课的一个习惯,之前本科去实习,为了调剂课堂气氛,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她时不时就会戏精附体一下,学生反馈都还不错,这种风格就被带到网课里来了。
夸张的语言能愉悦吃瓜学生,自然也能愉悦吃瓜群众,水镜下不少人都笑了起来,有些有识之士的笑里不乏心酸。
“良禽择木,却不知木是否表里如一,难矣。”
一些两晋士人却是心中发苦:是啊,这世道到底能不能好呢?
陶渊明的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