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流水线工作也不错(1 / 3)

事情还要从今天清晨说起。

冯玉早上习惯性地照镜子,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头顶竟然冒出了几缕奇怪的须须。她盯着镜子里的自己,仔细观察了半天,觉得这个须须和她胎穿前在地球上见过的某种东西很像——玉米须。她皱着眉伸手碰了碰那些纤丝,柔软又有弹性,透着一股奇异的生机。

然而,自从她来到苍弥穹,就再也没见过玉米。即便是在资源丰富的晨曦区,种植的植物也极其有限。那些植物从实验室走出,每一株都经过基因改造,被称为“超能植物”。

冯玉清楚地记得,母亲冯琳带她参观晨曦区的社区树林时说过,这些“超能植物”枝干粗壮得像百年老树,能遮天蔽日。它们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甚至通过化学合成水资源并将其导入地下水脉,维持晨曦区的生态平衡。

“这些植物的存在,是苍弥穹内每一口干净空气的来源。”冯琳那时这样告诉她,语气里带着作为植物学家的自豪感。

想到这里,冯玉不由得抬手又摸了摸自己头顶那些奇怪的须须。柔软的纤丝轻轻搭在她的指尖,那种温凉的触感,让她没来由地联想到了母亲研究的那些超能植物。

“……这怎么可能?”她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试图将这些离谱的念头甩开,却发现越是试图忽视,那些须须就越显得鲜活。它们倔强地贴着她的头发微微摇曳,带着独特的生命力。

她低头凑近镜子,想要看得更清楚。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那些纤丝上,竟然泛起了一点淡淡的金色光泽。

“这可真是……”冯玉扶额,努力压住自己快要跑偏的思路,“离谱。”她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忍不住自言自语,“要不是我确定我不是玉米精,还真以为我头顶要开花了。”

她伸手试图把那些顽皮的纤丝压进帽子里,可它们像是有自己的意识一般,总能倔强地钻出来,搭在她的耳边晃动。

冯玉叹了口气,放弃了对抗,抬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那张熟悉的脸上多了一分陌生。

“行吧,”她咬咬牙,撇了撇嘴,“不就是长点须须吗?再过分,我就去农田应聘当稻草人。”

这句自嘲似乎让她稍微放松了一些,但毕竟头顶这奇怪的东西并不是能靠几句玩笑就能解决的问题。

冯玉站在镜子前沉思了几秒,最终叹了口气,抬起手腕,启动了光脑。

“妈妈,最近我的身体有点奇怪。”她飞快地输入这句话,发送前还特意看了看金额提示。屏幕上跳出的“50兰币已扣除”让她瞬间皱紧了眉头。

“这么贵的跨区讯息费用,兰盟真是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她心疼地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50兰币,在黎明区足够一个普通人买三天的口粮,而她就这么把它花在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讯息上。

可她也没办法。苍弥穹的跨区通讯费用一向高昂,尤其是从黎明区向内三区发送消息,收费更为惊人。

冯玉知道,这条信息发出去,恐怕都够她在流水线上累死累活干两天的了。

更何况,母亲早就提醒过她,光脑的通讯系统可能会被兰盟严密监控,所有的信息都有可能被储存或审查。

因此,她不敢在讯息里透露太多,只能用这句模棱两可的试探,看看母亲会不会主动提起些什么。

发完消息后,屏幕上立刻跳出了“消息已送达”的提示。

冯玉盯着这几个字,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期待即时的回复。但几分钟过去,光脑依旧安静如鸡,没有任何回应。

“……看来是我太高估了母亲的反应速度。”她撇撇嘴,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又检查了一遍讯息的状态,那条“消息已读”的标识始终没有出现。

“真是靠不住。”冯玉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决定不再纠结,而是回到她在黎明区的“光荣事业”——机械流水线工作。

虽然母亲冯琳早在她离开晨曦区时,已经为她准备了一些基础物资:几盒压缩食物、一袋应急药品,还有一笔足够她小日子过得不算紧张的兰币。虽然说不上富裕,但至少短时间内衣食无忧。

但冯玉深知,太过扎眼是黎明区的大忌,尤其是像她这样刚被分配过来的人。

这里不是晨曦区,稍微显露一点优越感,甚至一包看起来“太贵”的干粮,都可能成为别人的目标。

于是,她很快加入了黎明区的打工队伍。每天接一些不需要脑力、但耗体力的机械活,挣一份刚够一天口粮的工资,像是二十一世纪那些有了退休金却依然坚持在外做兼职温饱的老头老太。

才不是因为她是“E级”所以只能捡到这些不需要脑力的活。

黎明区的生活或许对其他降级者来说是痛苦的过渡,可冯玉却意外适应得很好——甚至有点游刃有余。

这是她来到黎明区后第N次站在流水线上。噪音轰鸣,油污四溅,车间里弥漫着浓烈的机油味和汗水味。

冯玉熟练地戴上手套,将滚动到面前的零件一一装配到指定位置。

流水线的节奏快得像是赶着去和时间赛跑,但冯玉并不着急。她的动作不紧不慢,准确又流畅,既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