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同窗旧谊(二)(2 / 2)

新官路商途 更俗 1882 字 17小时前

程雷拉着出去喝茶。

下午他们到望江茶社喝茶,史军荣给范晓卿打了电话,范晓卿在电话里主动说起要再拉几个在秣陵联系密切的同学赶过来,程雷肯定也不能拒绝,算着时间他们都快到东洲了……

…………

…………

萧良特意将周轩、邵芝华夫妻俩也喊上,一起赶到宴春楼与旧日同窗见面,聊起很多同学毕业后的去向、际遇,还是很有意思的。

秣陵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八八级各专业总计也有一百二十多名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毕业后也是各奔东西。

毕业后留在秣陵,以及江省各地市的同学最多,差不多有五十人。

不过,九十年代初江浙都很少有家庭安装电话,更不要说手机、网络了,除了极其亲密的朋友会通书信外,大部分人联络都很有限。

留在秣陵的同学里,史军荣毕业后就分配到省教育厅工作,家庭也是在省教育系统有背景;还有一人分配到省工业厅工作,其他同学要么分配进院系等事业单位,要么进国营企业;仅省属江化集团就有他们五名同学。

九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留学潮,但他们前后有十五名同学先后出国留学,目前仅有范晓卿、常钰以及另外一名叫江启良的同学回国工作。

范晓卿、常钰两人家境殷实,回国也在家庭的资助下创办了软件公司。

江启良在国外读到博士,去年才选择回到秣陵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任职。

萧良读大学时年纪最小,性格沉闷,毕业后没有跟谁有过联系,原本没有谁知道他短短四年间做出这么大规模的公司。

却是范晓卿回国后,与史军荣以及分配在省工业厅工作的夏应鹏平时联系最多,三人也深知大学时期的老师、同学,是他们未来仕途、商界发展中重要的人脉资源,这才在八月份牵头搞一次十年聚会。

不是真正的毕业十年聚会,很多外地同学都没有联系上,主要也是留在秣陵的同学聚了聚,却是这一次,史军荣、夏应鹏、范晓卿他们跟吴桂军、钱成、孙秀云等人联系上,才知道近年来名声鹊起的“脑健灵”、“南亭湖冰红茶”,竟然都是萧良所创办。

今天也是夏应鹏、范晓卿相当积极,将江启良等几个在秣陵联系较多,又或者说是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同学,都拉到东洲来。

朱祎琳、胡婕也看到史军荣他们嘴里念念不忘的院花常钰,却多少有些失望。

确实如萧良所说,常钰主要也是家境优渥,又生活在大城市,衣着打扮时尚洋气,落在其他乡镇农村或小城市出身的同学眼里,就显得特别耀眼,实际只能算是中上之姿。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在宴春楼坐下来聊天,范晓卿也不掩饰,就交待他大学最后一学期就追上常钰,也得到常钰家里的认可,只是当时风气还比较保守,没有在同学当中公开罢了。

常钰家族里有长辈是省邮电系统的高层,很早就认识到通讯、计算件以及软件等行业必将兴起,他们出国后才直接转了专业。

在国外工作了两年积累了一些软件开发的经验,也是常钰家族长辈的支持下回到国内创业。

范晓卿、常钰虽然一直都没有机会跟萧良见上面,但创办的公司主要也是在通讯行业里接软件开发的业务,甚至都有考虑将公司迁入星视通讯科技产业园,对萧良在行业的传闻有更多的了解(之前就有听说萧良的名字,只是以为重名而已),这才第一时间得知天盈科技接受亚马逊注资的事。

他们之前在吴桂军、孙秀云、钱成那里,也只是了解到萧良的一些粗略情况。

钱成、孙秀云两人性格原本就闲淡,不喜欢打听是非,又因为复杂的院系关系,后来与萧良的关系也没有走得特别近。

兼之萧良近年来刻意从宿云生物、南亭集团淡出,也没有什么公开报道。

不是圈子里的人,就算听到关于萧良一些传闻,最多将他当成南亭实业的创始人之一,甚至会下意识削弱他的地位跟分量。

天盈科技接受亚马逊注资,以及萧良在天盈科技持有40%股份这些事,却是从星视通讯电子、添美网这一圈子直接传出来,甚至在留美留学生圈子里也是第一时间就传了开来,范晓卿他们这次知道的信息,要远比之前的道听途说准确多了。

这才真正叫范晓卿、常钰、夏应鹏、史军荣他们吓了一大跳。

范晓卿、常钰创办公司,在家族的支持下,在秣陵创办公司招募二三十名员工,每年能接了四五百万的软件开发业务,也自诩解决“温饱”的成功人士了,但是跟萧良在天盈科技持股高达四十亿的估值,算得了什么?

他们都怀疑整个江省商界有没有三五个身家过四十亿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