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由之后,非但没有阻止,反而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居然还帮着一块儿贴。
但接着事情就不太美妙了,眼看着快完事的时候,居然开过来一辆警车。要知道德国可是没有什么城管,象这种乱贴广告归警察管的,弄不好还得要进局子。
正当众人忐忑之际,突然那位带队的大胡子警察认出“烂鱼”,顿时化身小迷弟,又是要合影又是要签名的,看到贺新签下的那两个工整的方块字,嚷嚷着酷极了。贴电影海报这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博纳眼镜男连忙应了一声,但小豆丁却难得一脸羞涩道:“这大白天的,人这么多,你让我怎好意思干这个?”
咦?
贺新早已习惯了把小豆丁当男人使,今天看到她居然一副很小女人的样子很不适应。刚想开口,却被博纳眼镜男抢在前头道:“贺老板,胡总不用去了,我一个人就行。”
“呃,那麻烦宋哥了。”
博纳眼镜男姓宋,三十岁出头,虽然看着老实巴交,却是于东高薪引进的电影发行方面的人才。
(突然发现这个龙套有升级配角的潜质,先暂时给他一个姓,纯属虚构。姓宋,在圈内好似有好几位名人。)
小豆丁也跟着感激道:“谢谢宋哥!”
“没事,没事,你们还是赶紧进去吧,快开演了。”宋哥忙摆摆手。
对于这位宋哥,贺新还是这次来参加电影节才认识,倒是小豆丁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比较多一点。
走进影厅的时候,他还是随口道:“这位宋哥人不错啊!”
“嗯,是不错,工作认真,而且责任感还很强。”
小豆丁附和的同时,还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宋哥急冲冲背影,再回过头的时候,脸上挂着些许若有所思的神情。
刚刚在前排坐下,便灯光暗去,银幕亮起。
在内蒙古边境处生活的人们,从不关心生活应该怎样变化,但是生活依然悄悄的变化着。一颗原本平淡无奇的白色乒乓球,顺着水面漂到了蒙古孩子毕力格的面前。
毕力格的奶奶告诉毕力格那是上天赐与的夜明珠,毕力格坚信奶奶的说法,叫上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只会骑摩托不会骑马的二锅头和个子虽小但从不肯服软的达瓦,去草原守了一夜。
孩子们不但没有看到夜明珠发光,倒是回到家里挨了大人的打。不是夜明珠又是什么呢?孩子们去问草原上知道最多的喇嘛,依然得不到答案。
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开始了,露天电影银幕上的高尔夫球被孩子们误认为就是毕力格的夜明珠,放映员告诉毕力格那是一个乒乓球,不是什么宝贝。毕力格受到了巴特和其他孩子的嘲笑,失望的把球丢进了老鼠洞里。
回到家里,毕力格藏起了奶奶天天拿在手里的羊毛卷子,自己也不开心。达瓦的爸爸喝啤酒,中奖得了一台电视机;毕力格的爸爸看见孟克拿来的杂志上有漂亮的房子,自己也想盖一个;毕力格的姐姐乌日娜羡慕乌兰牧旗跳舞的姑娘,想要去报考,爸爸乔桑让她用套圈的方式作决定,姐姐熟练的套中了爸爸一直套不上的啤酒瓶,兴奋的搭上了去旗里的车。
毕力格他们聚集在达瓦家看电视,他们立起了高高的天线,却只能收到声音。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乒乓球赛,伴着乒乒乓乓的声音,解说员告诉大家,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
孩子们为此兴奋不已,到老鼠洞里找回了乒乓球,并且决定去京城,将“国球”送还给“国家”。孩子们背着家长出发了,以为一天就能到。
天色渐晚,二锅头的摩托快没有油了,二锅头想不到京城那么远,打算回家,毕力格和达瓦却不愿意放弃,骑着马继续向东走。二锅头往回走了很远,才发现三个人的粮食都在自己的摩托车上,他急忙掉转车头,想要叫回两个人。
天色越来越暗,草原上漆黑一片。这时,一辆草原巡逻车远远经过,二锅头呼喊着追了过去。并且带着草原巡警找到了迷路后筋疲力尽的毕力格和达瓦。
当脸上贴着胡子的贺新所饰演的警察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安静的观众席上明显出现了一阵细碎的嘈杂。坐在前排的贺新听到动静,心里难免有些得意,原来自己在德国观众心目中还是有点分量的。
坐在警车上的孩子们要把球上交给警察叔叔,警察不以为然的说送给他们了,孩子们都很高兴。回到家的孩子们被焦急的家长一顿好打,毕力格的球也被妈妈踩扁了,并被罚不许出门,在家帮忙盖房子。
第二天,达瓦带着其他的孩子来看国球,毕力格羞愧的拿出了已经瘪了的球,达瓦带着球和孩子们懊恼的离去了。
几天以后,毕力格去达瓦家看乒乓球,却发现达瓦拿球换了巴特的铁圈,两个好朋友为此打了一架。
达瓦的爸爸带着达瓦去毕力格家道歉,乔桑说草原上的兄弟好东西应该分享,用刀子把球切成了两半,分给两个人。
又过了几天,二锅头拿着半个乒乓球给毕力格,说达瓦一家已经迁走了。毕力格骑着马赶去达瓦家的时候,发现达瓦家的蒙古包已经没有了,恒古不变的草原宁静安详。
不久,毕力格随着姐姐去城里上学,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