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他忙着在美科兴远收拢权力重新分配利益,完成智能工厂的升级改造,寻找新的增长点。
波光科技前三年发展得算顺利,姚远专业能力强,亚像素模拟算法在国内设备中独树一帜,又出过一本图像处理的专业书籍来提高业界声望。
陈中望当年就已经看明白检测这个细分领域的商业价值太小也因此没有让陈若虚单干,姚远并不擅长利用整合资源,困在细分领域不自知,更试图在细分领域里走向一条商业价值不明的道路。
陈中望把事业部运营交给陈若虚后,为了制衡剥离出设备部门交给汪益恒专门负责美科兴远的产线设备,随着美科兴远的智能工厂的推进,设备部门成立子公司独立运营,这个子公司现在的商业价值和净利率可以抵十个波光科技。
陈若虚前几年重新整顿美科兴远腾不出手来,也让姚远去美科兴远考察过生产设备,姚远觉得这不是波光科技的赛道,陈若虚看得出她对扩大规模追求商业价值没有热情。
他认为姚远没有平衡好人生理想和商业价值,导致波光科技始终是个小而美的小型企业,姚远浪费了美科兴远的资源,也辜负了他扶持的好意,波光科技的小而美对他毫无用处。
波光科技已经被姚远浪费太多时间和机会,陈若虚失去耐心,感觉到姚远在人事安排上的不认可态度,一瞬间他动了让姚远退出波光科技的念头。
不可否认多年合作下来他对姚远的感情是复杂的,两个人大学是校友,心理上多一层亲近,又是同专业,在计算机领域的认知高度匹配,有精神共鸣。
由于姚远的特质,波光科技是纯粹的,一个纯粹的公司能在复杂的商业世界立足,波光科技也曾是陈若虚的精神乐土和栖息地,也放任过姚远的乌托邦。
只不过在现实面前,姚远给出的答卷始终不是他需要的,他和姚远的分歧无可避免,他不希望看到走向分裂。
他提出了另一个更切实际的可能,或许,姚远可以考虑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两个人以另外一种更私人的方式合作,至于这个私人合作方式是什么,陈若虚自己都没想清楚。
姚远的反应让他敏锐的意识到姚远不可能会接受这个提议,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陈若虚说:“战略部门的定位在孵化新的产品,深锐创投在智能制造扎根很深,他们团队过来你可以和创始人交流,也多出去看看新项目。”
姚远不知道陈若虚说的这件事情和刚才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有什么关系,她没有细究,只说:“我知道。”
陈若虚说:“丁贺尧的事情我会再考虑。”